金雕細琢,金雕刻藝

彰化縣鹿港鎮

金雕-鄭應諧

金雕-鄭應諧

彰化縣鹿港鎮

金雕細琢,金雕刻藝

金雕-鄭應諧

2023-11-01

鄭應諧先生是鹿港傳統金雕藝師,憑藉著他在金雕領域的卓越技藝和獨特創作,獲得了文建會傳統工藝獎金工二等獎,充分展現出他的藝術性和專業水準。他的作品完全遵從傳統工藝技法,並且純手工製作,將黃金的美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具有特殊性。他的作品主題多樣,包括鹿港小鎮的古早鄉間景象、民俗慶典迎媽祖的熱鬧場面,還有創新的家常器物,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

鄭應諧先生師承於鹿港昆明銀樓的黃年興師傅。從十三歲開始,他就在昆明銀樓當學徒,每天早晨四點就起床,隨父親賣犁頭,七點半再到銀樓學打金。在學徒期間,他不僅學習打金的技藝,還要幫忙師傅家中的大小事。師傅在打金的過程中,他都在一旁仔細觀察,紮實的基礎工夫奠定了他日後的技藝。

黃金在古代就已經被廣泛使用,不僅是裝飾品,還常常用於儀式和作為貨幣。在傳統生活禮俗中,黃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代表著吉祥、幸福和祝福。鄭應諧先生的作品將這些文化內涵和民俗智慧巧妙地融入其中,呈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他的努力和專業技藝,不僅豐富了鹿港的金雕藝術傳統,也為台灣的傳統藝術保存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他的作品和技藝,具有保存價值,值得被登錄為本縣的「傳統藝術」保存者。

相關文章

2023-11-10

陳志良承傳家族技藝,兼擅糊紙及道士儀典,掌握核心知識。在糊紙技藝方面,除自家之姿態手路,亦拜師臺南糊紙大師洪新發(阿九司),學習軟胚派紙偶的架式與衣摺路,另私下觀摩臺南道長兼糊紙師傅金登富的硬胚派製作技術,作品能兼容各家所長,而且還在不斷學習、觀察與揣摩他人作品的精華之處,深得傳統糊紙藝術精髓。其糊紙藝術技法到位,熟知並能正確體現糊紙工藝登錄項目之知識,能力態度均值得肯定。陳志良糊紙工藝,承自家族世代相傳。而家族工藝技術則是於19世紀後期習自鹿港匠師,生根高雄,至今傳承四代,傳承脈絡清楚,具有地區性特色。除了家族世代內傳外,向外進行收學徒,開枝散葉。其具有強烈傳習及推廣熱忱,亦已持續透過手稿、繪圖等方式紀錄技藝與道士內涵傳承予子。陳志良就習藝系譜、技藝表現形式及傳統內涵而言,皆符合文化脈絡,為高雄地區糊紙工藝之代表性藝師。

2023-11-01

董坐是彰化縣二水鄉螺溪石硯製作的專家,他擁有超過四十年的硯雕經驗,累積了豐富的選材和塑型技能,展現了他的藝術性。他的作品在當地獨步全台,具有特殊性。董坐的硯雕技能源自家族的傳統,他的父親是著名的硯雕名家董壬申,董坐從小即開始學習硯雕技巧,並在自己的工作室中持續創作。

2023-11-08

江岳哲是台灣獅頭製作的保存者,他堅持使用傳統的紙糊製作方式,已經持續40年。他的紙糊獅頭製作過程非常耗時,一隻獅頭需要45天的時間完成,包括塑模、上紙、脫模、編筐、綁手棍、上色、裝飾等多個步驟。製作紙糊獅頭的過程中,他堅持不使用現今市面上流行的玻璃纖維、不鏽鋼及鋁等替代材質,而是保留了傳統的紙糊技藝。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