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臺中市豐原區

漆工藝-木胎漆器-劉清林

漆工藝-木胎漆器-劉清林

臺中市豐原區

漆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漆工藝-木胎漆器-劉清林

2023-11-01

劉清林先生是漆工藝領域的重要傳承者,他不僅擅長木胎製作,更精通漆藝技法。他的作品豐富多元,巧妙地融合了木胎製作與漆藝專業技法,展現出卓越的藝術價值。在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的評定下,他的作品被譽為表現豐富多元,並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代表作。他長期致力於漆工藝創作,並師承陳火慶、王清霜等大師,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流派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性特色。

劉清林先生的登錄不僅是對他個人藝術成就的肯定,也是對漆工藝這項傳統工藝的重要保護與傳承。他的作品不僅是藝術的展現,更是對漆工藝歷史與文化價值的見證,為本地區的藝術傳統增添了璀璨的一筆。

漆工藝源遠流長,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就有漆木碗的存在。漆器的製作過程非常繁雜,需將漆層層包覆於木胎或其他材質上,每層需經過塗刷、陰乾、打磨等步驟,極具耐心與技巧。漆器的歷史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其特殊性與藝術價值不容忽視。

相關文章

2023-11-08

林煙朝是一位對獅頭舞藝充滿熱愛的製作者。從小時候開始,他就對獅頭舞深感興趣,自學研究,不怕失敗,不斷摸索製作技巧。他向舞獅師傅和竹編老師傅學習技術,並親自前往全國各地的武館和獅陣,向前輩請教製作方式和觀摩不同獅陣的神態。

2023-11-01

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男女有別。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幾全由男性為之。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9

洪平順藝師熟悉並能體現傳統建築彩繪相關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具有主導傳統廟宇彩繪工程之能力,精通規劃、圖稿、配色、繪畫,「畫、妝(彩)、油」技藝兼擅,具有豐富實作經驗及代表性。彩繪生涯逾半世紀,將彩繪知識與技藝傳承給後輩,教授學生已有多人能獨立執業,具有高度傳習能力與意願。彩繪風格揉合各家畫風,不斷精進學習發展成為個人彩繪特色。其傳統廟宇彩繪包括:門神、壁堵、樑枋等,具有歷史文化脈絡,彩繪創作主題,反映臺灣民俗信仰與地方特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