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圭先生是鹿港傳統木雕世家的第五代傳人,他擅長傳統木雕技術,並且具有深厚的漢學、書畫底蘊。他在家族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勤學苦練,並且積極擴展創作理念與思維。他的作品融入了傳統元素,同時又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創意表現,呈現出文化的厚度和廣度。
在2013年,李秉圭先生獲得文化部指定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鑿花技術」的保存者,並且從2014年起進行傳習紀錄與人才培育計畫。他不僅具有卓越的技術能力,還有豐富的教學交流與設計經驗,顯示出他具有傳承能力和意願。
李秉圭先生的師承關係非常嚴謹,他是福建克鳩公─讚缸公─世順公─李松林─五代:李秉圭、黃樁様的第五代傳人。他從小就在木頭堆和木屑香中長大,對木雕充滿興趣。他的學習過程並非在學校,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師徒制度的教育使他在嚴格的訓練中成長並習得技藝。
李秉圭先生的才華和努力使他成為了鹿港傳統木雕藝術的代表人物,並且他的作品廣受讚譽。
鹿港在清道光年間成為了台灣中部的登陸經營墾殖據點,並吸引了定居鹿港的移民,尤其是來自泉州蚶江的移民。這些移民帶來了貿易活動,並重視當地寺廟建築的發展,聘請泉州匠師來台灣建造寺廟,帶動了雕刻和彩繪技藝的興起。
在日治時期,鹿港的家具業開始蓬勃發展,被稱為「頂角吳隨意,下角蔡義和」。日本商人引進了井波雕,並教導當地的師傅製作家具附件欄間,這成為了當地的熱門行業,許多工廠以生產外銷到日本的欄間為主要業務。這一時期的木工藝迅速發展,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雕刻人才。
至今,鹿港仍然擁有豐富的木工藝傳統,並以供奉「魯班公」為信仰。當地組織了「小木花匠團錦森興」的神明會,每年舉行祭祖、繞境和「魯班公宴」等工藝華會,這表明木工藝在當地的發展和規模。這些木工藝師們繼承了傳統技術,並將其發展成當代藝術創作,保持著傳統木工藝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