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公宴靈魂人物之一

彰化縣鹿港鎮

傳統木雕-施鎮洋

傳統木雕-施鎮洋

彰化縣鹿港鎮

魯班公宴靈魂人物之一

傳統木雕-施鎮洋

2023-11-01

施鎮洋先生是鹿港小鎮的木雕技術保存者,他來自雕刻世家,具有扎實的傳統木雕技藝。他熟稔大木、小木、鑿花技巧,並且能夠巧妙地將泉州傳統雕法與鹿港風味相結合,使他的作品充滿了文化內涵,細膩圓融。

施鎮洋不僅僅是一位技術嫻熟的木雕師傅,更是一位具有豐富創意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他不拘泥於傳統,能夠擴展自己的雕刻空間,並且在木頭中找尋靈感,構思各種題材。這種多樣性和多元性的木雕技藝與文化內容已經成為他生活哲學的一部分。

施鎮洋曾參與過許多知名廟宇的修建工程,並且多年來不私藏傳統技藝,積極將木雕工藝傳承下去。在1992年,他獲得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的肯定,為鹿港小鎮帶來了光榮。他的師承譜系包括施坤玉(已故)、吳適為、羅又睿、施懿紋等,這些師承關係使他擁有了優秀的木雕技藝基礎。

鹿港在清道光年間成為了台灣中部的登陸經營墾殖據點,並吸引了定居鹿港的移民,尤其是來自泉州蚶江的移民。這些移民帶來了貿易活動,並重視當地寺廟建築的發展,聘請泉州匠師來台灣建造寺廟,帶動了雕刻和彩繪技藝的興起。

在日治時期,鹿港的家具業開始蓬勃發展,被稱為「頂角吳隨意,下角蔡義和」。日本商人引進了井波雕,並教導當地的師傅製作家具附件欄間,這成為了當地的熱門行業,許多工廠以生產外銷到日本的欄間為主要業務。這一時期的木工藝迅速發展,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雕刻人才。

至今,鹿港仍然擁有豐富的木工藝傳統,並以供奉「魯班公」為信仰。當地組織了「小木花匠團錦森興」的神明會,每年舉行祭祖、繞境和「魯班公宴」等工藝華會,這表明木工藝在當地的發展和規模。這些木工藝師們繼承了傳統技術,並將其發展成當代藝術創作,保持著傳統木工藝的繁榮。

相關文章

2023-11-10

林清河出生於做陶世家,從小就在泥土堆長大。從小就曾為家裡窯場放牧水牛(註:早期還沒有練土機時,大部分的窯廠都有飼養水牛來協助練土(踩土))。年紀漸長,除了上學外,都要在窯場幫忙,因而學習到許多做陶技術與經驗。 1977年,父親林双喜先生因為兄弟分產獨立經營添興窯。1979年,林清河返家接手協助父親管理添興窯,1980年起由於林清河已經熟稔相關營運,父親双喜先生集另外進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經營壽險業務,走上人生的第二春。自此,林清河即獨立挑起添興窯的經營。

2023-11-01

洪耀輝先生曾多年參與古廟修復(例如:嘉義城隍廟、三峽長福巖等等)而承襲此中精髓,長年浸淫於斯,取精用宏,所作深具傳統木作雕刻的精緻之美,並藉由作品精湛的雕法技藝與豐富的傳統圖錄及創新的題材,所呈現出的意境、氣韻與氣勢,確具藝術性。

2023-11-09

陳培澤藝師秉持玉雕「隨物賦形」、「契會自然」的工藝法則,廣泛以各種玉、石為素材,舉凡蟲魚鳥獸、神佛人物、花卉瓜果、器皿禮器,均能以傳統的表現方式,並能融入現代藝術思潮,亦著力於本土與原住民題材之研究挖掘。其作品受到博物館收藏,具有藝術性、特殊性及地方性。華夏文明中治玉工藝源遠流長,在歷史上各文明的工藝品類中,治玉工藝技藝高操,獨樹一幟,且形成華夏文明中一個重要的文化體系。台灣當代玉石工藝自民國50年代開始發展,60、70年代達至巔峰,之後走向沒落。現今擁有傳統玉石雕琢技能的藝師已逐漸凋零。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