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木雕從廟宇入家庭

新北市三峽區

木雕-洪耀輝

木雕-洪耀輝

新北市三峽區

溫暖木雕從廟宇入家庭

木雕-洪耀輝

2023-11-01

洪耀輝先生曾多年參與古廟修復(例如:嘉義城隍廟、三峽長福巖等等)而承襲此中精髓,長年浸淫於斯,取精用宏,所作深具傳統木作雕刻的精緻之美,並藉由作品精湛的雕法技藝與豐富的傳統圖錄及創新的題材,所呈現出的意境、氣韻與氣勢,確具藝術性。

師承泉州惠安蘇海萍先生,作品能夠展現豐富的傳統工序與工法,不僅能製作,並能修復,粗細兼具,曾榮獲第1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之榮銜,自民國92年起,受聘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復學系,迄今薪傳不斷。 三、作品能融入當代雕刻藝術的特質,木雕創作始終能與傳統藝術緊密契合,成為地方民俗藝術類的重要文化資產。

相關文章

2023-11-09

吳榮具有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藝術價值,並且曾獲得國家工藝獎的肯定。他不僅精通交趾陶的傳統技法,還能夠巧妙地融入現代技藝,展現出卓越的工法和技巧。作為民族藝術薪傳獎得主林添木的徒弟,吳榮是雲嘉地區交趾陶藝術的主流代表之一,並且致力於藝術傳承工作。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個人風格,既具有傳統藝術的底蘊,又展現了創作精神。

2023-11-09

翁文標藝師的技術傳承自父親翁享杭,他9歲便跟隨父親工作,剛開始只能幫做一些簡單的粗製活,16歲便已經學到了糊紙的各方面技藝,民國之後兩岸不通,一些材料都須自製,如尪仔頭,各種表情如哭、笑、開口、合口、歪嘴、斜目等,都要做出表情,才能產生生動的尪仔齣。在這種情況下,翁文標也擁有捏塑土模的功夫,後來他各類糊紙製作都擅長。具該登錄項目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翁文標藝師所糊製的王船做工繁複且屬傳統樣式,船身線條優美,內部配件立體、完整而熱鬧,用竹與紙的配合,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然而很多人學的只是基本動作,只會基本功,這門技藝在他心目中是很寶貴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當中的學問很廣博。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

2023-11-08

黃友謙,號銅陵叟,生於1932年1月1日,出生在台灣澎湖縣東島(銅山),是彩繪師傅黃文華的長子。在光復後,他隨父親在馬公東甲北極殿學習木雕鑿花與油漆工藝。他於16歲時開始學習彩繪,在1950年代初期,正式加入寺廟彩繪工作,並參與了林投鳳凰殿等工程,這是他最早的彩繪作品。後來,他也在澎湖地區從事廣告看板和廟宇彩畫的工作。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