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線傳神的精緻繡藝

臺中市太平區

刺繡-劉千韶

刺繡-劉千韶

臺中市太平區

針線傳神的精緻繡藝

刺繡-劉千韶

2023-11-01

劉千韶擁有超過40年的刺繡經歷,她不僅精通辟絲捻線和各種刺繡針法,還能准確體現刺繡的知識、技藝和文化特色。她的作品風格優雅、設色典雅,展現了高度的藝術水準,並且具有本土和時代特色。不僅如此,她的刺繡作品,包括掛屏、門簾和和服腰帶,都反映了臺灣族群和地方生活的豐富內容。

刺繡作為臺灣女紅文化的代表性技藝,具有豐富性和時代性。過去,它不僅是婦女功力和德行的象徵,還被廣泛應用於服飾文化和生活用品上,對於人類文明生活具有重大意義,並且具有高度的文化代表性。

刺繡承載著傳統圖案的內涵,同時也不斷吸納各時期的文化和生活內容。在臺灣的不同歷史時期和社會變遷過程中,刺繡透過多元的途徑世代傳承,展現了其文化生命力和實踐價值。它不僅是社會生活和文化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具有代表性,彰顯著臺灣刺繡工藝的獨特魅力。

相關文章

2023-11-01

王錫坤先生是响仁和鐘鼓店的傳承者,他以優秀的製鼓技藝,彰顯了台灣傳統鼓藝的獨特之處。在鐘鼓店的經營中,王錫坤先生不僅展現了傳統鼓藝的藝術性、特殊性和地方性,更以其開創性的研發,成功推出了非牛皮鼓,為台灣鼓藝帶來嶄新的面貌。响仁和鐘鼓店擁有超過80年的歷史,其持續的傳承和創新,使其成為台灣文化資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王錫坤先生的貢獻不僅僅體現在技藝的傳承,更在於他將傳統鼓藝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為後人傳承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使得台灣的鼓藝文化得以持續繁榮發展。

2023-11-01

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男女有別。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幾全由男性為之。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琉璃珠qata保存者雷賜(Umas Zingrur,巫瑪斯•金路兒)於1946年5 月1日出生於屏東縣內埔鄉。1971年雷賜遇到南下尋覓古董的收藏家張木養。閒聊間張木養鼓勵雷賜研發琉璃珠技藝,在沒有礦物學理知識及經驗之下,雷賜遍訪全省求教,5年後於1976年時發展出42顆琉璃珠的燒製技術。雷賜所發明的現代琉璃珠製法是取自玻璃工藝。步驟為先將玻璃棒軟化,將軟化的玻璃捲附於耐熱棒上,趁熱在磨石上滾動成形,再依所欲形塑花紋將細玻璃絲勾勒成琉璃珠,最後再將成形的琉璃珠放入沙中冷卻30至40分鐘 。雷賜最著名的代表作為1976年時研發出的彩玻琉璃珠,作品色彩亮麗鮮豔。此外,他於1996年研發出的晶土琉璃珠,作品古樸而顯得珍貴,最後則是水玉琉璃珠,其技術則不公開,只願接受族人委託訂製,以作為婚禮中的聘禮。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