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老嘉義人心中最繁華的街

嘉義市中正路

嘉義市中正路老街

嘉義市中正路老街

嘉義市中正路

深藏老嘉義人心中最繁華的街

嘉義市中正路老街

2023-10-31


嘉義市是臺灣第一座建城的都市,因此商業經濟活動發展甚早。而中正路老街無論是在清朝或日治時代都是嘉義重要的商店街,也是嘉義對外主要的出入口。中正路在日治時期稱為「二通」,與稱為「大通」的中山路相鄰,西端路口處就在火車站前方,老街位置地處嘉義市中心,是市民來來往往的重要街道,兩旁有不少日治時期存留下來的街屋。老街也隨處可看到老字號的店舖,這些店家們主要多以經營嫁娶用品、珠寶服飾、南北乾貨、神像雕刻、刺繡、布莊、藥材枇發、竹藤用品及傳統小吃為主。

聽說老街常有一些來此尋舊的顧客,例如有人專程來此購買改良式老針車,對於早年已習慣使用腳踏針車的長輩而言,雖然家裡多有購買新式的電動裁縫車,不過通常都被棄置在家中儲藏室,老一輩的長者還是習慣腳踩著針車的縫製方式,那個裁縫的聲音,就如同傳統單眼相機輕脆的咖擦聲音一樣,是現在數位單眼相機無法比擬的。而這類老店存在的意義早已非僅營利而已,更重要的是延續過往時光中,一些念舊者難以割捨的情感。

近年來,中正路老街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已完成商圈附近停車位的規劃、商店招牌的統一及電線電纜地下化等設施,原本的柏油路也鋪上了紅地磚,或許新式的招牌過於單一化,部份老房子也被改建成新樓房,不過從前那份濃濃的人情味仍在這裡被留存著,不因時代的進步而退散。至於未來老街經營的特色,主要以朝向結合商圈內歷史建築物與提昇商圈精緻消費文化的方向努力,塑造中正路老街的新氣象。

相關文章

2023-11-01

坪林老街整條街道約200公尺,以當地人信仰重心的「保坪宮」為中心點,沿街有糊紙店、賣豆腐的小吃攤、五金雜貨行、茶莊,包含聞名全台灣的「坪林包種茶」。老街上的店家都是結合了坪林在地的茶文化,他們使用包種茶做出各樣創意小吃,像是茶粿、茶饅頭、茶牛軋糖、茶油麵線等等。另外坪林的豆腐也很有名,使用在地山泉水,做出甘甜美味的豆腐料理。來到坪林老街,一定要來試試茶料理和豆腐,絕對讓你大飽口福。

2023-09-26

「敬義園」是清朝時期鹿港地區的慈善團體,其創立於乾隆42年(西元1777年),由浙江紹興魏子鳴與鹿仔港巡檢王坦捐倡,得士紳林振嵩和泉廈二郊鳩資設立。林振嵩以經營食鹽生意致富,並擴充事業至貿易,開設「日茂行」,為乾隆至道光年間鹿港數一數二的船頭行,為泉郊首富,然林振嵩對社會公共事務及公益事業皆極為重視和關注。

2023-10-11

「萬泉寺」又名上帝廟。清乾隆39年(1774),由李振利等負責募建完竣,並且由飄洋過海到萬丹賣藥的三山人(福州府)林啟燦,寄付商店一坎(間),南靖人李水淑寄付商店二坎,作為廟產,其租借營利稅收,供給廟寺僧侶禮佛費用。可見當時廟宇是由和尚主持。至清嘉慶22年(1817),鄉民建議重修「上帝廟」,萬丹就有很多商號參與斥資興修,清道光2年(1822)修竣完成。根據<萬丹鄉采風錄>中解釋,「上帝廟」因為也奉祀觀世音菩薩,所以就由「廟」改為「寺」,再加上該廟坐落萬丹區(保長厝),朝向水泉村,因以改稱為「萬泉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