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史的巴洛克老街

雲林縣斗六市

雲林縣太平老街

雲林縣太平老街

雲林縣斗六市

百年歷史的巴洛克老街

雲林縣太平老街

2023-10-30


斗六本為富庶繁華之地,自清光緒19年(1893),雲林縣城自竹山雲林坪搬遷至斗六為始,此地便在政治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隔年完成的雲林縣采訪冊也說,當時斗六城內住有一萬居民。

可惜日治初期為鎮壓斗六地方反叛勢力的雲林大屠殺,還有明治41年(1908)的斗六大地震,都讓斗六元氣大傷。還好斗六依舊是斗六郡治,並且又有火車站的加持,昭和2年(1927)日本開始市街改正,建立出一條容許汽車行走,並且帶有騎樓的街道,這條街道就是今天的太平路。


斗六本為富庶繁華之地,自清光緒19年(1893),雲林縣城自竹山雲林坪搬遷至斗六為始,此地便在政治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隔年完成的雲林縣采訪冊也說,當時斗六城內住有一萬居民。可惜日治初期為鎮壓斗六地方反叛勢力的雲林大屠殺,還有明治41年(1908)的斗六大地震,都讓斗六元氣大傷。還好斗六依舊是斗六郡治,並且又有火車站的加持,昭和2年(1927)日本開始市街改正,建立出一條容許汽車行走,並且帶有騎樓的街道,這條街道就是今天的太平路。

市街改正的過程是從斗六圓環開始,一路往南改正到永福寺,中間跨了數年的時間,因此在建築的風格上街頭街尾也有所不同。街頭的部分保有了明治到大正時代流行的仿巴洛克式清水紅磚帶華麗立面山牆的建築,山牆上有天使、有花草、有剪黏。到了老街中段,華麗的山牆漸漸消失,紅磚比較少外露,而改以洗石子的低調色彩呈現,裝飾題材中,幾何圖形的元素增加了,整體風格偏向裝飾主義風格(Art deco)。到了街尾,建築的線條變成更加簡潔,幾乎只剩下水平線與垂直線,風格較偏向現代主義風格。

走完整條太平路,可以看到臺灣市鎮經過市街改正後的街屋立面演進史,從華麗走向簡潔;從紅磚走向洗石子,這些細微的變化,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相關文章

2023-11-03

湖口老街位於臺灣新竹縣湖口鄉,是一條充滿歷史和文化氛圍的街道。這個地區的興衰與鐵路發展息息相關。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鐵路鋪設至湖口後,這一帶開始繁榮。當時稱為「大湖口」或「大窩口」的湖口地區因為鐵路的通過,成為了貨物集散地,帶動了當地的發展。日治時期,由於「湖口驛」的設立,這裡更是商業繁榮,並在大正五年(1916年)開始建造了今天的湖口老街。然而,在昭和四年(1929年),鐵路路線調整導致「湖口驛」遷移到下北勢,使得老湖口商業衰退,但老街的風貌卻得以保存。

2023-11-03

位於石岡區的石岡老街,舊址就位於今石岡街,鄰近台3線和東豐自行車道綠廊,而由「林鐵」改建的自行車道上面,又有石岡火車站的舊址,而過去石岡老街的繁華,也因這座車站而興起,隨著林鐵沒落,石岡老街經歷兩次大地震,過去榮景不在,且已被鋼筋水泥的現代建築取代,而現在這裡除了保留舊穀倉外,石岡街上僅剩幾棟建築物保留日式木造平房和日本式黑屋頂。來到石岡老街,當地人也會另外推薦石岡情人木橋和石岡大壩遺址。

2023-10-11

「萬泉寺」又名上帝廟。清乾隆39年(1774),由李振利等負責募建完竣,並且由飄洋過海到萬丹賣藥的三山人(福州府)林啟燦,寄付商店一坎(間),南靖人李水淑寄付商店二坎,作為廟產,其租借營利稅收,供給廟寺僧侶禮佛費用。可見當時廟宇是由和尚主持。至清嘉慶22年(1817),鄉民建議重修「上帝廟」,萬丹就有很多商號參與斥資興修,清道光2年(1822)修竣完成。根據<萬丹鄉采風錄>中解釋,「上帝廟」因為也奉祀觀世音菩薩,所以就由「廟」改為「寺」,再加上該廟坐落萬丹區(保長厝),朝向水泉村,因以改稱為「萬泉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