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新竹縣五峰鄉

新竹縣賽夏族矮靈祭(pasta’ay)

新竹縣賽夏族矮靈祭(pasta’ay)

新竹縣五峰鄉

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新竹縣賽夏族矮靈祭(pasta’ay)

2023-10-19

賽夏族paSta’ay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相傳距今300多年前,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 (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甚至曾造成賽夏族婦女懷孕之事,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乘黑夜暗中將達隘每天必經之橋(以兩枝枇杷樹幹架設而成)砍斷一半,再塗抹泥土遮掩,當達隘酒後成群走上橋時,橋不堪負荷而折斷,達隘紛紛墜落河谷死亡,僅餘兩名年長達隘未上橋而逃過一劫。事後這兩名倖存之達隘決定離開賽夏族部落,離去前忍悲傳授祭歌及祭儀,告誡賽夏族人須每年祭拜達隘靈魂,否則必有災禍,隨後即朝東方離去。

達隘離開後的次年,賽夏族人開始災禍連連,先是農作物欠收,打不到獵物,造成飢荒,接著族人生病無人能治,賽夏族人開始恐慌,認為是受到達隘的詛咒。為請求達隘原諒、慰藉達隘靈魂,避免災害擴大,於是在秋收之後農曆10月中旬的月圓之夜起,舉行祭祀達隘靈魂儀式,連續3個夜晚從太陽下山舞至次日太陽出來,稱之paSta’ay(音譯:巴斯達隘),外人則稱為「矮靈祭」。

paSta’ay原本每年舉行一次,日治時代政府擔心賽夏族人藉此聚集謀反,於是改為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所有儀式都有一首祭歌相配合,傳說祭歌是倖存的兩位達隘教導賽夏族人唱的,朱姓族人因為學得最完整最正確,因此每次祭典均由朱姓族人擔任總主祭。 paSta’ay祭歌共16章,35節,232句,17個曲調,每節以一種植物的尾音押韻,詩行完整,唱法特殊,與paSta’ay之迎靈、娛靈、送靈舞步相配合。祭歌的歌詞以迎靈開始,隨著章節的不同,達隘與賽夏人間的恩怨情仇在祭歌與舞步的律動中重現。祭歌內容除了對賽夏族人殺害達隘的故事情節提出控訴外,還有許多達隘對賽夏族人的諄諄訓誨,伴隨歌舞的進行,交織成paSta’ay神人交融的神秘景像。

相關文章

2023-11-03

七股頂山代天府宋江陣創設於清領末期,傳承先人所遺留之宋江文化,亦是佳里金唐殿「蕭壟香」重要陣頭;為凝聚地方認同,村里庄人乃合組聯防力量,操演密集,聲威遠播,迄今仍定期組團出陣;自製宋江陣兵器,黑腳巾亦是其專屬辨識服飾,獨具匠心,確有文化薪傳保存價值。

2023-10-12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歷史悠久,由新竹縣、桃園市、新竹市等3縣市20鄉鎮市區組成15大庄輪值主辦,反映北臺灣客家社群組織與歷史文化。 祭典緣起自1786年彰化爆發林爽文事件,同年攻陷淡水廳(竹塹城),逼近六張犁庄。六家地區的重要墾首林先坤,聯合陳資雲、劉朝珍等率鄉民抗敵,即所謂義民軍。

2023-11-14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創建於1711年(清康熙50年),為臺南三所清代官建城隍廟之一。縣城隍夜巡起於1970年代城隍爺之神示,早年為不定期,並曾中斷數年,2007年起定期於農曆7月過後首個周六下午進行至當日深夜,模式固定並延續迄今。本民俗屬農曆7月後之祭儀,意在驅鬼除煞,每年依神示之路關,於舊府城四城門內之範圍進行夜巡,捉拿逾期未歸之鬼魂,並於城隍爺擇定之路口進行「路祭」。本民俗為府城地區唯一定期舉辦之城隍夜巡,辦理迄今獲地方信眾高度認同,已成府城地區城隍信仰活動中重要之一環,極具獨特性與在地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