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新竹縣五峰鄉

新竹縣賽夏族矮靈祭(pasta’ay)

新竹縣賽夏族矮靈祭(pasta’ay)

新竹縣五峰鄉

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新竹縣賽夏族矮靈祭(pasta’ay)

2023-10-19

賽夏族paSta’ay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相傳距今300多年前,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 (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甚至曾造成賽夏族婦女懷孕之事,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乘黑夜暗中將達隘每天必經之橋(以兩枝枇杷樹幹架設而成)砍斷一半,再塗抹泥土遮掩,當達隘酒後成群走上橋時,橋不堪負荷而折斷,達隘紛紛墜落河谷死亡,僅餘兩名年長達隘未上橋而逃過一劫。事後這兩名倖存之達隘決定離開賽夏族部落,離去前忍悲傳授祭歌及祭儀,告誡賽夏族人須每年祭拜達隘靈魂,否則必有災禍,隨後即朝東方離去。

達隘離開後的次年,賽夏族人開始災禍連連,先是農作物欠收,打不到獵物,造成飢荒,接著族人生病無人能治,賽夏族人開始恐慌,認為是受到達隘的詛咒。為請求達隘原諒、慰藉達隘靈魂,避免災害擴大,於是在秋收之後農曆10月中旬的月圓之夜起,舉行祭祀達隘靈魂儀式,連續3個夜晚從太陽下山舞至次日太陽出來,稱之paSta’ay(音譯:巴斯達隘),外人則稱為「矮靈祭」。

paSta’ay原本每年舉行一次,日治時代政府擔心賽夏族人藉此聚集謀反,於是改為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所有儀式都有一首祭歌相配合,傳說祭歌是倖存的兩位達隘教導賽夏族人唱的,朱姓族人因為學得最完整最正確,因此每次祭典均由朱姓族人擔任總主祭。 paSta’ay祭歌共16章,35節,232句,17個曲調,每節以一種植物的尾音押韻,詩行完整,唱法特殊,與paSta’ay之迎靈、娛靈、送靈舞步相配合。祭歌的歌詞以迎靈開始,隨著章節的不同,達隘與賽夏人間的恩怨情仇在祭歌與舞步的律動中重現。祭歌內容除了對賽夏族人殺害達隘的故事情節提出控訴外,還有許多達隘對賽夏族人的諄諄訓誨,伴隨歌舞的進行,交織成paSta’ay神人交融的神秘景像。

相關文章

2023-10-13

艋舺,今名萬華,為臺北市最早發源地,300多年前臺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漢人由渡海前來墾植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後因漢人聚落漸增,福建泉州三邑(晉江、南安、惠安)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寺供奉,當時為祈航海安寧郊商,同時興建後殿,奉祀天上聖母、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等,此後乃至日據時期,龍山寺除是當地居民信仰中心外,更是商業、經濟活動之處,甚至為議事、訴訟等祈求神靈公斷之場所。

2023-11-15

手紋文化為排灣族傳統民俗,反映部落之家族 族源、身分、地位、階級,圖案的構成代表自己與祖 先的關係與身分認同,排灣族手紋的圖案包括河川、土地、蛇紋、太陽、人形等, 展現與土地的關聯性。排灣手紋是一種身分的符號與階級權利的象徵,以掛勾紋圖案為例,只有傳統領袖可使用 ,代表著傳統地主身分,反映排灣社會階級分明的階序倫理。

2023-09-18

亦宛然掌中劇團包含南管布袋戲、北管布袋戲,不僅培訓前場表演藝師,對於後場音樂、行政工作方面也積極培訓新手;令對手工藝雕刻、製偶衣、刺繡方面更是講究,精緻研發,對於傳統布袋戲之發展具有貢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