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的守護神

金門縣金湖鎮

金門風獅爺

金門風獅爺

金門縣金湖鎮

聚落的守護神

金門風獅爺

2023-10-13

風獅爺起源,目前尚無確切的資料,金門的風獅爺,據推測乃由於明代中葉之後,金門因煮鹽、海盜危患,使樹木大量減少,每屆秋冬之季,風砂肆虐,居民為風砂疾病所苦,故於迎風及路口處,設置風獅以鎮風制煞,相因而成習俗。

風獅爺,因多以石材雕刻,故金門民間習稱為「石獅爺」、「石獅公」或「石獅將軍」,主要功能在於「鎮風止煞」,多設於風頭之處,近代以來,蔚為金門的人文景觀,並習稱之為「風獅爺」。

風獅爺依其設置位置的不同,可概分為「村落型」及「牆垣屋脊型」。村落型主要設在村落外圍的迎風路口處或寺廟周圍,成為同屬於聚落保全系統中的一環,除「鎮風、制煞」外,還有制水煞、路箭等功能,其防衛範圍包括整個聚落。而牆垣屋脊型,則指置於屋脊、牆垣或鑲於壁上之石獅爺,主要功能在於化解形煞,如巷沖、壁刀、屋角等有形的沖煞。

相關文章

2023-11-02

「閩南第一樂團」具備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南管音樂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有代表性。樂團成員具備傳習南管音樂的能力和意願,在文化脈絡下被認為是合適的保存者。南管音樂是古老的樂曲,主要流傳於泉州地區,隨著移民帶來台灣,在基隆南管主要因泉州同鄉漸成聚落組成,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流派特色。根據《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2、3款的法令依據,「閩南第一樂團」被認定為傳統藝術的保存者。

2023-11-03

嘉義地區的家將團源自於臺南,分為吉家將系統和八家將系統。吉家將系統又包含「吉」、「義」、「拱」、「廣」四大派系,其中,嘉義地區的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團具有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價值。這個團體的創始人林來得曾向嘉義地區吉勝堂什家將團的盧永吉和梁能學習符法、什家將步法及陣法等。1951年,他在角頭南門廟仔地區自行籌組了嘉義市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館,成為該宮主神五府千歲的駕前什家將團,並形成了嘉義地區的「拱」字系派系。

2023-10-13

大溪普濟堂原本鸞堂信仰中的扶鸞儀式約在昭和初年(1926)結束,普濟堂開始朝向公眾廟宇發展,並透過每年農曆6月24日的遶境儀式不斷擴張其影響力及信仰圈,成為大溪區及復興區重要的神明信仰,這項遶行範圍廣及兩個行政區域的神明遶庄儀式,更是全區每年最重要的宗教慶典活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