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火,是一種潔淨的儀式,在新莊稱之為「弄過火」,有文史工作者認為弄之意義在於「衝」、「闖」及「撞」之意涵在其中,因此就是指衝、闖過「火堆」。過火分可為五種:金紙堆、七星爐、炭火、檀香爐、火城;而另一類田調研究則將過火分為七類:過柴火、過烘爐火、過金紙火、過火城、過油鼎火以及過燈燭火。
而新莊保元宮的過火則較接近炭火或柴火。實際上,新莊保元宮的過火儀式,屬於一整場祭典中靠近末尾的儀式階段。在過火的前一個月到半個月,就開始進行密集的練習,而過火的前九天左右,則要進行一連串的儀式,來為九月初七的遶境與初九的過火作準備。雖然目前一般認為過火的目的在於除穢、潔淨等用意,但是承襲著前述保元宮一帶早期容易淹大水的說法,總幹事陳玉章認為過火也具有「壓制水患」的功用,此一說法可能源自於水火相剋的概念,所以才會認為過火能夠壓制早期此處容易淹水的狀況。
保元宮的過火,起源於何時?為何而起源?目前難有定論,只能根據這個儀式主要是服務於中壇元帥之慶典,而推論此儀式應在元帥來之後才出現,此儀式主要由廟內的「三層」來負責,部分耆老根據先賢聯上的「戊辰年」來推論過火和三層距今至少有1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