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裡的傳統節慶台北新莊弄過火

新北市新莊區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新北市新莊區

都會裡的傳統節慶台北新莊弄過火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2023-10-13

過火,是一種潔淨的儀式,在新莊稱之為「弄過火」,有文史工作者認為弄之意義在於「衝」、「闖」及「撞」之意涵在其中,因此就是指衝、闖過「火堆」。過火分可為五種:金紙堆、七星爐、炭火、檀香爐、火城;而另一類田調研究則將過火分為七類:過柴火、過烘爐火、過金紙火、過火城、過油鼎火以及過燈燭火。

而新莊保元宮的過火則較接近炭火或柴火。實際上,新莊保元宮的過火儀式,屬於一整場祭典中靠近末尾的儀式階段。在過火的前一個月到半個月,就開始進行密集的練習,而過火的前九天左右,則要進行一連串的儀式,來為九月初七的遶境與初九的過火作準備。雖然目前一般認為過火的目的在於除穢、潔淨等用意,但是承襲著前述保元宮一帶早期容易淹大水的說法,總幹事陳玉章認為過火也具有「壓制水患」的功用,此一說法可能源自於水火相剋的概念,所以才會認為過火能夠壓制早期此處容易淹水的狀況。

保元宮的過火,起源於何時?為何而起源?目前難有定論,只能根據這個儀式主要是服務於中壇元帥之慶典,而推論此儀式應在元帥來之後才出現,此儀式主要由廟內的「三層」來負責,部分耆老根據先賢聯上的「戊辰年」來推論過火和三層距今至少有152年。

相關文章

2023-11-14

據傳乾隆13年(西元1748年)十二月初六日,媽祖後裔孫林各,跨海東遷,拓殖斯土。恭請林祖姑天上聖母聖像隨身護佑,並由同宗林謁公請林祖姑天上聖母神像從溪尾仔上岸並奉祀於田中央庄內。光緒5年(西元1879年),被信士請走不還,經田中央三位宗親邀月眉厝、柑仔井、牛埔仔番社口之間宗親,六人組成迎回林祖姑婆小組;爾後更邀請:大竹圍、番社口、牛埔仔、外快官、市仔尾、祖廟仔、下篰仔、中街仔、過溝仔、西庄仔、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北門口、南門口(番社)、坑仔內、田中央一、田中央二、田中央三、中察、柑仔井、草屯月眉厝一、月眉厝二,共聯合廿四庄林氏宗親之力,得以物歸原主。 之後經多年演變為:「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暱稱 私媽祖會),由二十四庄林姓宗親於清代組成之神明會,所奉祀的媽祖原來屬於私媽祖,無固定會址,憑媽祖聖裁,輪流奉祀,至今已逾二百五十年。

2023-11-02

台北靈安社,創立於清同治10年(1871年),是北管曲藝傳統的典範,其表演藝術和文化傳承深厚,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具有代表性。近年來,台北靈安社積極培育愛好者和後進,特別是中小學生,加入北管音樂的學習和傳承,組織結構明確,工作分工細緻,展現出優秀的傳習能力和意願,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作為台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的駕前軒社,台北靈安社在北管軒社中具有指標性,不論在歷史傳承、藝術表現和子弟戲演出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展現,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款,具有適當性。台北靈安社師承北管先生,以福祿派為主,多以古路為主要表演風格。早期的老師大多來自基隆和暖暖等地,因此早期的北管風格受到基隆福祿的影響。在戲曲唱腔和曲牌方面,台北靈安社受到基隆福祿的深遠影響,展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

2023-11-07

賴仁政先生具有超過40年的傳統客家山歌演唱和演出經驗,是關西隴西八音團第八代弟子和台灣三腳採茶戲阿文師派下第四代弟子。他擁有豐富的傳統山歌曲目,並且在客家山歌的傳統演唱技法和曲目變化方面非常熟練。賴仁政先生不僅精通客家山歌的演唱,還能熟練演奏伴奏樂器,如嗩吶、二弦、鑼鼓等。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