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之後黎明之前

花蓮縣富里鄉

大庄西拉雅族夜祭

大庄西拉雅族夜祭

花蓮縣富里鄉

日落之後黎明之前

大庄西拉雅族夜祭

2023-10-13

大庄部落的平埔族居民以大武壠(Taivoan)、馬卡道(Makatao)兩個亞族人口為主。在傳統文化特徵上則以大武壠(Taivoan)亞族為主,其中大庄公廨的信仰模式與牽戲(或稱牽曲)儀式更呈現出典型的大武壠(Taivoan)系統特徵。

西拉雅族祖靈信仰被稱為「祀壺」,始於1944年間日籍研究者國分直一將新化鎮知母義一帶西拉雅族部落稱為「壺を祀る村」(祀壺之村)伊始,「祀壺」一詞遂成為西拉雅族傳統神靈信仰的具體象徵與代名詞,1990年石萬壽更進一步將此族群名為「拜壺民族」,1995年潘英海進一步提出「祀壺現相」一詞,認為西拉雅族人祀壺是因「『祀壺現相』中的神體是不現身的,裝載『向水』的容器產生神聖化的意義之後,成為神明象徵性存在的表徵,也成為祭拜者的祭拜對象。」但目前對於西拉雅族人祖靈信仰所祀之「壺」,仍以「祀壺信仰」稱呼居多。

大武壠(Taivoan)亞族早期被稱為「四社熟番」,其原居地在今台南市烏山山脈西麓一帶的平原(現在的善化、官田、大內、玉井等區),原有部落有:頭社、茄拔、霄裡、芒仔芒四社。

相關文章

2023-11-14

柳營舊稱「查畝營」,傳說早期於庄東「三角堀」有民宅13戶,奉祀「代天巡狩 遊王」香爐,至清中葉庄頭擴大為三甲內(三角堀、東甲、中甲),每3年一科憑神示選任爐主。1915年臺灣總督府祠廟臺帳記載,本地每3年一次舉行代天巡狩祭典,1933年臺南州祠廟名鑑亦載,查畝營庄之「代天巡狩遊王會」創立於1856年(清咸豐6年),證實民俗已存在百年以上。早先「遊王公」無固定廟宇、無雕神尊,僅以「一座香爐、一座王令」,輪祀於信徒宅第,至1968年(民國57年)始因神示擇地建廟,稱「代天院」,並確立13庄頭20聚落(跨越柳營、新營、鹽水、六甲)之境域。本民俗為大臺南地區少見內陸型王醮,表現急水溪流域中游之地方特色,居民高度參與,迄今已成地方信仰文化之重要環節,具不可取代之重要性。

2023-11-08

鼓吹樂出現甚早,在〈中國音樂辭典〉一書中,認為鼓吹樂最初的使用,和漢代初年班壹所帶領的游獵隊伍,以及西北民族生活有關,歷代經典〈禮記〉、〈漢書〉、乃至宎代郭茂倩著〈樂府詩集〉等,亦有鼓吹樂始的紀錄。鼓吹樂除了用於國家儀式、宮廷音樂、樂府制度,也盛行於民間,孫敏〈中原鼓吹樂的歷史嬗變〉、薛藝兵〈民間欠打的樂種類型與人文背景〉、劉勇〈從文化學角度看中國婚喪禯儀中嗩吶音樂的生成背景〉與〈中國嗩吶音樂的文化審視〉等書中,多強調鼓吹樂與民間社會的關聯,廣泛運用於婚喪禮儀等生命禮俗,風格與體裁上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成多元發展。 在台灣,鼓吹樂包含鑼鼓及嗩吶,惟在閩南語並無使用嗩吶這一詞彙,直接稱嗩吶為「鼓吹」,或簡稱「吹」(下文即用鼓吹意指嗩吶),廣泛運用於廟會迎神、戲曲、道士科儀當中,是重要的民俗樂器。

2023-11-07

嘉義地區的家將團源自於臺南府城,家將團又可分為嘉義城隍廟所屬之吉勝堂為首之什家將系統和嘉義慈濟宮由駕前振裕堂所傳衍之八家將系統 。其中嘉義地區什家將又包含「吉」、「義」、「拱」、「廣」四大派系。「什家將」和「八家將」最大的差異在於隊伍最後文、武判官的有無,八家將沒有文、武判官的編制。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