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留守官兵軍心,撫慰思鄉情緒

金門縣金湖鎮

中秋搏餅

中秋搏餅

金門縣金湖鎮

穩定留守官兵軍心,撫慰思鄉情緒

中秋搏餅

2023-10-13

中秋搏餅是閩南地區特有文化且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一種遊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在閩南晉江、石獅有些鄉鎮也流傳著的中秋節奪狀元餅的習俗,其玩法與規則基本相同。在安海,中秋搏餅也已成為一種商業活動和大眾遊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風物誌》記載:在廈門、漳州、泉州、金門一帶,中秋節有「奪狀元餅」的習俗。 在台灣中部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城鄉,至今還流行中秋搏狀元餅的民俗。

目前流行於廈門的博餅起源說為: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其士兵多來自福建、廣東等地,中秋節前後愈發思親懷鄉。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臺灣,於是與當年駐紮在今廈門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研究設計出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一搏。每會月餅按照各級科舉制度的頭銜,設有「狀元」1個,「對堂(榜眼)」2個,「三紅(探花)」4個,「四進(進士)」8個,「二舉(舉人)」16個,「一秀(秀才)」32個。全會有大小63塊餅,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字。因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數,八九七十二是親王數,而鄭成功封過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數。

相關文章

2023-11-03

吉和堂八家將成立歷史久遠,為原臺南縣八家將的先驅,至今維繫傳統表演陣式,並傳承多團八家將團。仍保有臉譜藝術,值得保存。在傳統的民間陣頭上具有特色,表現深耕傳統文化與地區文化的特殊性與價值,吉和堂值得列為保存團體。

2023-11-07

彭繡靜藝師是亂彈戲曲領域的傑出藝人,她具備精湛的技藝,並長期從事亂彈戲曲的表演。在台灣各地的民間子弟社團和學校社團中,她積極傳承亂彈戲曲的藝術,展現出她具有傳承這項文化遺產的意願和能力。考慮到亂彈戲曲正面臨失傳的危機,應該予以登錄保存和維護,以保護這項珍貴的台灣傳統藝術。

2023-11-15

八份開基姑媽宮為「西港刈香」的發源地,清代原組金獅陣,後因經濟問題而結束,改組北管,1911年為參加西港刈香及保護庄廟,創立宋江陣,第一代成員為陳日茂、陳選等人,據耆老口述,八卦陣為佳里番仔寮師傅所教,「暗館」則是竹仔港師傅傳授,本陣屬「青腳巾」系統,創立至今已逾百年,參與西港刈香已歷35科,從未間斷。2011年成立拳頭會龍安武館,紮根傳統武術,也陸續培養出新生代宋江陣成員。創陣至今維持庄頭陣形式,從組陣、入館、開訓、開館、探館、參與香科、謝館,無不遵守傳統,依序進行。 儀式嚴謹,保留若干傳統禁忌。陣法節奏快、變化多端,經典者如八卦陣(又名巡更護主),成員武藝紮實,教練團傳承信念堅定,小庄頭組大陣,向心力極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