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中秋盛會迎尪公遶境祈福

新北市三峽區

三角湧迎尪公

三角湧迎尪公

新北市三峽區

三峽中秋盛會迎尪公遶境祈福

三角湧迎尪公

2023-10-13

安溪人進入臺北盆地南緣淺山地帶,種植稻米與茶葉遭遇蟲害,在山地種茶,開採開採樟腦與大菁染料,時常遭受泰雅族的攻擊,挖掘煤礦易得肺病,使得安溪人的生存環境顯得艱辛,也因此在困厄中越需要信仰的力量加以慰藉,於是信仰原鄉的清水祖師與尪公,希望尪公能驅逐害蟲、調解原漢衝突、醫治病體,尪公成為維護人身安全與經濟利益的神祇,形成許多聚落迎請尪公辦理年例祭典。

日治時期各年例聚落迎尪公是一庄過一庄,範圍涵蓋今日的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柑園、大溪區中庄,時間從農曆8月26日至9月初一,戰後受到政府施行統一祭典政策的影響,使得尪公年例祭典表現得非常多元且複雜,「三角湧迎尪公」指的是統一祭典的部分,包含了三峽區、鶯歌區部分、大溪區中庄,祭典時間集中在農曆8月15日,年例聚落委託三峽長福巖向木柵忠順廟與木柵、景美、萬隆集應廟請尪公,再從三峽長福巖請尪公與清水祖師,同時迎請與地方有信仰關係之神明,迎請眾神舉辦年例祭典。

三峽一帶的許多聚落,傳統上在農曆正月迎清水祖師,俗稱為「祖師公戲」,有著祈求整年平安的意涵,農曆8月迎清水祖師與尪公,俗稱為「尪公戲」,則是在歲末答謝平安,清水祖師與尪公信仰有著地方的歷史記憶,年初與年尾的祭典成為民眾重要的年中行事,構成地方社會的生活型態與歲時祭儀。

相關文章

2023-09-18

亦宛然掌中劇團包含南管布袋戲、北管布袋戲,不僅培訓前場表演藝師,對於後場音樂、行政工作方面也積極培訓新手;令對手工藝雕刻、製偶衣、刺繡方面更是講究,精緻研發,對於傳統布袋戲之發展具有貢獻。

2023-11-14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創建於1711年(清康熙50年),為臺南三所清代官建城隍廟之一。縣城隍夜巡起於1970年代城隍爺之神示,早年為不定期,並曾中斷數年,2007年起定期於農曆7月過後首個周六下午進行至當日深夜,模式固定並延續迄今。本民俗屬農曆7月後之祭儀,意在驅鬼除煞,每年依神示之路關,於舊府城四城門內之範圍進行夜巡,捉拿逾期未歸之鬼魂,並於城隍爺擇定之路口進行「路祭」。本民俗為府城地區唯一定期舉辦之城隍夜巡,辦理迄今獲地方信眾高度認同,已成府城地區城隍信仰活動中重要之一環,極具獨特性與在地性。

2023-11-13

瓊林係以「蔡氏」為主的單姓聚落,開發歷史甚早,可上溯至宋代。藉由宗親血緣的凝聚,形成極強烈的聚落內聚力,象徵血緣宗親連結的宗祠建築,其中「七座八祠」──分別為蔡氏家廟、六世竹溪宗祠、六世樂圃宗祠暨十世廷輔宗祠、六世樂圃二夫人宗祠、十世柏崖宗祠、十一世榮生宗祠、十六世藩伯宗祠,皆名列國定古蹟之列。阿美族標示地名常以植物名稱、事件、人名或事物來命名。因此將這裡叫(砝貢)Fakong,日治時期以音譯稱貓公社,後來改名為豐濱村。 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