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裡的傳統節慶台北新莊弄過火

新北市新莊區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新北市新莊區

都會裡的傳統節慶台北新莊弄過火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2023-10-13

過火,是一種潔淨的儀式,在新莊稱之為「弄過火」,有文史工作者認為弄之意義在於「衝」、「闖」及「撞」之意涵在其中,因此就是指衝、闖過「火堆」。過火分可為五種:金紙堆、七星爐、炭火、檀香爐、火城;而另一類田調研究則將過火分為七類:過柴火、過烘爐火、過金紙火、過火城、過油鼎火以及過燈燭火。

而新莊保元宮的過火則較接近炭火或柴火。實際上,新莊保元宮的過火儀式,屬於一整場祭典中靠近末尾的儀式階段。在過火的前一個月到半個月,就開始進行密集的練習,而過火的前九天左右,則要進行一連串的儀式,來為九月初七的遶境與初九的過火作準備。雖然目前一般認為過火的目的在於除穢、潔淨等用意,但是承襲著前述保元宮一帶早期容易淹大水的說法,總幹事陳玉章認為過火也具有「壓制水患」的功用,此一說法可能源自於水火相剋的概念,所以才會認為過火能夠壓制早期此處容易淹水的狀況。

保元宮的過火,起源於何時?為何而起源?目前難有定論,只能根據這個儀式主要是服務於中壇元帥之慶典,而推論此儀式應在元帥來之後才出現,此儀式主要由廟內的「三層」來負責,部分耆老根據先賢聯上的「戊辰年」來推論過火和三層距今至少有152年。

相關文章

2023-11-06

竹馬陣是台南市新營區土庫里土安宮的專屬陣頭,又稱為「竹馬團」,以12生肖為表演形態的南管陣頭。主要演出劇目是「陳三五娘野春仔告御狀」,表演內容包括唱、舞和口白。據傳,陣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雍正9年(1712年),一位唐山師傅奉迎田都元師來此落腳,最早曾在屏東的「水底寮」訓練過一團竹馬陣。因在水底寮未受到禮遇,他轉移到土庫,並開始教授竹馬陣的藝術。

2023-11-10

竹南端午節祭江,為級距特色的民俗信仰活動。此儀式相傳自康熙末業設中港塘以來每年舉行,因為中港溪口是當時台南至淡水必經之地,屢屢發生行人渡溪溺水而死的慘劇,且有上游漂來的屍體。另外,昭和十八年(1943年)2月19日,乘渡船參觀大鯨魚的民眾在港中因翻船造成32人罹難,之後一併納入祭江洗港,以慰亡靈。許葉金「中港慈裕宮志」言:「一面慰祭曾在中港溪口觀鯨覆舟罹難生靈,一面弔祭水底有祀無祀幽魂,使汪海清淨,合境平安。」因此「洗港」活動應非源自某一特定事件,而是先民開發中港整個過程的艱辛與感恩的總紀錄。最初只在初海口設案祭拜,之後隨中港的發展、墾民增加,其間發生的不幸意外,使此儀式範圍與規模擴大,成為中港地區特有的民俗宗教活動。也是台灣唯一媽祖夏季出巡的活動。

2023-11-13

蘇厝長興宮主祀十二瘟王(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自古便為蘇林二庄的信仰中心。千歲爺信仰的形成由來是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蘇厝人於曾文溪畔拾得十二瘟王之王船,亦有另一說則為蘇姓祖先從原鄉攜帶而來;不管那一說法正確,瘟王信仰的落腳,刺激了之後瘟王祭的形成。長興宮的正式建廟則於1867年(清同治六年),特別的是雖主祀十二瘟王,卻沒有雕塑神像,只供奉象徵瘟王的王令,另外則陪祀開漳聖王、總趕公、田都元帥、田府元帥、雷府大將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及虎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