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裡的傳統節慶台北新莊弄過火

新北市新莊區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新北市新莊區

都會裡的傳統節慶台北新莊弄過火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2023-10-13

過火,是一種潔淨的儀式,在新莊稱之為「弄過火」,有文史工作者認為弄之意義在於「衝」、「闖」及「撞」之意涵在其中,因此就是指衝、闖過「火堆」。過火分可為五種:金紙堆、七星爐、炭火、檀香爐、火城;而另一類田調研究則將過火分為七類:過柴火、過烘爐火、過金紙火、過火城、過油鼎火以及過燈燭火。

而新莊保元宮的過火則較接近炭火或柴火。實際上,新莊保元宮的過火儀式,屬於一整場祭典中靠近末尾的儀式階段。在過火的前一個月到半個月,就開始進行密集的練習,而過火的前九天左右,則要進行一連串的儀式,來為九月初七的遶境與初九的過火作準備。雖然目前一般認為過火的目的在於除穢、潔淨等用意,但是承襲著前述保元宮一帶早期容易淹大水的說法,總幹事陳玉章認為過火也具有「壓制水患」的功用,此一說法可能源自於水火相剋的概念,所以才會認為過火能夠壓制早期此處容易淹水的狀況。

保元宮的過火,起源於何時?為何而起源?目前難有定論,只能根據這個儀式主要是服務於中壇元帥之慶典,而推論此儀式應在元帥來之後才出現,此儀式主要由廟內的「三層」來負責,部分耆老根據先賢聯上的「戊辰年」來推論過火和三層距今至少有152年。

相關文章

2023-11-10

「梧棲走大轎」和一般民俗活動不同,只在媽祖遶境或進香活動時,各個廟宇回來競跑進廟的儀式;在臺灣地區相當少見,也作為各宮廟競爭的活動。「走大轎」儀式最早的發展區域是梧棲老街區,後來逐漸形成整個梧棲區的祭典儀式,但由於是依附在神明遶境或進香的活動之中,每次走大轎的規模與時間無固定的模式,但此項儀式為全國唯一,具有其特殊性。而早期梧棲街區廟宇扛大轎並無所謂的「踏腳步」,主要就是以走大轎來進行,所謂的走大轎,就是由扛轎子的人,將轎子扛起,然後急速往前奔跑,在廟前或對方轎子前,所有扛轎者向後轉180度,再衝回起步處,有時一組人連續跑了數趟,有時會更換扛轎者,然後繼續奔跑,直到大家願意停止。

2023-09-18

客家戲曲瀕臨失傳,但在苗栗地區客家戲曲以客家小戲為基礎發展並注入創新活水,從1910年代開始延續至今的「客家採茶戲」,深具苗栗地方特色和融入客家文化,因此具登錄為傳統藝術之價值。而保存客家採茶戲此項技藝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為目前保存此項傳統藝術並發揚光大之優秀劇團,因而具登錄為傳統藝術保存團體之價值。

2023-11-14

臺東縣卑南族的南王、下賓朗及巴布麓部落,都有婦女工團(misa’ur,即換工團)以及專屬的小米祭慶典。婦女小米祭包含山田燒墾和種植小米,婦女工團(misa’ur)集體小米田除草,以及婦女小米除草完工祭(或完工慶)。 其中南王部落因為人口數較多,已發展出一個一連3天的節慶活動,統稱為Mugamut(婦女小米除草完工慶)。完工慶期間由男子支援採猴籐和荖籐,同時準備傳統食材和傳統食器,慶典當天並支援餐食服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