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城,放水燈

宜蘭縣宜蘭市

宜蘭放水燈

宜蘭放水燈

宜蘭縣宜蘭市

宜蘭城,放水燈

宜蘭放水燈

2023-10-13

根據地方耆老的傳述,百年前古早的葛瑪蘭城,有一位名叫「貓仔枝」的賣麵龜小販,因終年身體欠安,逐至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經神明指示-於中元普渡前日,貓仔枝需組織一隊吹鼓陣,繞境宜蘭城的東、南、西、北四方,而後貓仔枝逐不藥而癒。

為感念神明顯蹟賜福,而後貓仔枝每一年均於同一時間,率吹鼓陣繞行宜蘭城。百姓民眾一傳十、十傳百,爾後於其繞境之際亦開始相伴隨行,一同祈求消災解厄,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生意興隆、闔家平安,並於繞境活動之後,相偕至宜蘭河畔施放水燈,而逐漸形成目前規模及習俗模式,至今除了原有的吹鼓陣外,隨行陣容已發展由宜蘭市本地生意人組織成的十三個單位陣頭:

【水燈首-北館商合會】【主會-宜蘭市魚商】【主醮-宜蘭市南館肉類商小組】【主壇-宜蘭市南館菜商小組】【主普-宜蘭市蔬菜批發小組】【三官首-宜蘭市雜貨商小組】【大士首-宜蘭市青果批發小組】【發表首-南館豆腐商小組】【觀音首-宜蘭市北館水果商小組】【招財首-宜蘭市東門觀光夜市】【進寶首-宜蘭市綠九市場自治會】【福德首-宜蘭市北館肉類商小組】【平安首-宜蘭市南館雞鴨商小組】等,於中元普渡開鬼門之日,一同繞行宜蘭市區。

相關文章

2023-11-14

鹿耳門聖母廟迎春牛約自1980年代前後創設,久而成俗,成為土城仔地區歲時極具特色習俗。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迎春牛與在地庄頭、學校結合為一,從傳統出發,再回溯到現代與民眾互動,自有全民歡慶之效。為在地元宵節重要活動之一,符合土城仔的生活樣貌。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2023-11-14

地藏庵源於明末安徽九華山的信眾追隨鄭成功,護持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金身渡海來臺,當時未有固定供奉神像場所。清康熙中葉,信士擇定於現址供奉。1716年(康熙55年),由北路營守備游崇功募資正式建「邑厲壇」,供奉地藏王菩薩 。1717年(康熙56年),游崇功再擴建北側廟殿,增設佛堂奉祀地藏王菩薩,為今北嶽殿地藏王廟。1740年(乾隆5年),知縣李倓修建,擴大北側房舍,並應允提供當時內地居民客逝者之棺槥在此寄頓與舉行殯葬儀式,對安定生民發揮甚大功能。日治時期1895年(明治28年),合併邑厲壇與佛堂為「嘉邑九華山北嶽殿地藏王廟」。1938年(昭和13年),嘉義市尹 川添修平執行眾神歸天政策,僅留嘉義市境內城隍廟為道廟、聖神宮為儒廟、地藏庵為佛堂,全市各寺廟的佛像集中於地藏庵奉祀。1945年後,各街庄的地方人士紛紛前往三間廟宇將遭沒收的神像請回原供俸廟宇重啟香火,各廟宇紛紛創立爐主會辦理祭典。北嶽殿地藏庵於1946年10月設立總爐會。自1946年10月起設第一屆總爐主。1970年1月13日成立「九華山北嶽殿地藏庵管理委員會」。1992年1月14日成立財團法人。1978年起設安座爐主,及開光爐主、啟建爐主各1人。

2023-11-07

Payas•Temu楊德福先生是口簧琴演奏家,擅長泰雅族傳統口簧琴演奏。他不僅精湛獨特的吹奏技法,還能完整體現口簧琴這項藝能,並與口唱和舞蹈結合,形成獨特的音樂與視覺饗宴。他從單簧到四簧口簧琴,皆展現出優秀的吹奏技巧,尤其在四簧琴中能演奏出多達10種曲調,充分展現了在地族群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他的演奏不僅具有特殊性,還展現了泰雅族傳統文化的美感,使得這項傳統藝術更加璀璨夺目。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