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一起玩

屏東縣高樹鄉

大路關四孤搶粄(高樹)

大路關四孤搶粄(高樹)

屏東縣高樹鄉

人、鬼一起玩

大路關四孤搶粄(高樹)

2023-10-13

先民搬遷至大路關後,於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家家戶戶皆準備豐富的祭品,盛重地舉辦「渡孤」儀式,尤其是廟方更會準備全豬、全雞、牲禮、麵羊及豐盛的紅粄、瓜果、油、鹽、米等祭品酬拜好兄弟,而全豬、雞則於渡孤儀式後由輪值整年祭祀活動的鄰甲村民分食。 其餘祭品則是讓其他村民在活動結束後,搶食祭品。

在當時食物缺乏的農業時代,搶得祭品,滿足口腹之慾,也藉此讓村民心存感恩,整個活動就在歡愉又滿足的熱鬧聲中結束。

然而,西元1980年代初期因職司鄰甲不和,且社會經濟起飛,「四孤搶粄」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取消,簡化了渡孤儀式,贈孤者也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少。

西元2005年底,一次因社區總體營造而召開的會議中,地方文史工作者溫世和先生提出了復辦「四孤搶粄」活動的議題,竟獲得了地方仕紳、耆老們的認同,「四孤搶粄」自此重新再起。

田野調查、資金籌措、人力整合等項工作,因獲得當時廣興國小校長-黃啟仁先生、奉工隊隊長李菊香小姐及奉工隊隊員、巡守隊隊長張國軍先生及巡守隊隊員等人的鼎力相助下,在無其他金援的情況下,藉由製作紀念T恤義賣籌錢讓所有的工作得以步上軌道。

所有活動過程都經過縝密的討論、規劃及演練,尤其是小朋友的安全更是第一要務,深怕任何閃失讓此一傳統活動再次告終。 西元2006年在公開會議中取得同共識,義賣自製T恤籌措費用,認真而從容的辦理四孤搶粄。唯恐因出錯而再次中斷四孤搶粄,所以在恢復搶粄的前6年都堅持只有小孩才能下場,至民國100年廟方才又廣播大人、小孩一同參予,當時場面盛況空前。

相關文章

2023-11-06

謝水能是排灣族音樂傳統中口笛和鼻笛吹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這項文化反映了排灣族的階級制度、生活形態、音樂特色和工藝美學,具有重要的保存價值。他擅長演奏雙管鼻笛和口笛,所呈現的音樂內涵包含了族群的古調歌謠文化資產,這在藝術和藝術史上具有價值,並且這些傳統音樂形式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另外,許坤仲先生在雙管縱笛吹奏技巧和製笛工藝方面也有優異的表現。

2023-11-03

南區灣裡同安宮(五媽婆祖陣)傳承自新營團,同時融入了「神授技藝」,在傳承的同時也呈現創新。這種傳統藝術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還展現了當地文化的特色,具有濃厚的在地性。灣裡同安宮的婆祖陣結合了當地文化元素,包括裝扮、面具和陣式,都展現出獨特的風格。每個角色所使用的道具,如骨傘、七星劍等,都彰顯了陣頭的特色和獨特性。這個陣頭是原台南府城唯一的婆祖陣,其表演形式融合了改運和收驚的功能,具有濃厚的文化性和儀式性。此外,陣頭的面具已經發展至第三代,前兩代的面具保存完整,展現出深厚的藝術性。整體而言,南區灣裡同安宮的五媽婆祖陣不僅是當地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傳統藝術表演。

2023-11-03

嘉義地區的家將團源自於臺南,分為吉家將系統和八家將系統。吉家將系統又包含「吉」、「義」、「拱」、「廣」四大派系,其中,嘉義地區的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團具有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價值。這個團體的創始人林來得曾向嘉義地區吉勝堂什家將團的盧永吉和梁能學習符法、什家將步法及陣法等。1951年,他在角頭南門廟仔地區自行籌組了嘉義市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館,成為該宮主神五府千歲的駕前什家將團,並形成了嘉義地區的「拱」字系派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