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在地社頭遶境祈福

桃園市大溪區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

桃園市大溪區

與在地社頭遶境祈福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

2023-10-13

大溪普濟堂原本鸞堂信仰中的扶鸞儀式約在昭和初年(1926)結束,普濟堂開始朝向公眾廟宇發展,並透過每年農曆6月24日的遶境儀式不斷擴張其影響力及信仰圈,成為大溪區及復興區重要的神明信仰,這項遶行範圍廣及兩個行政區域的神明遶庄儀式,更是全區每年最重要的宗教慶典活動。

普濟堂遶境儀式與大溪地方居民自主成立的社頭組織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樟腦業沒落以後,大溪在地知名實業家簡阿牛與其他股東呂建邦等,前往九份開採金礦,後來因無法順利尋得礦脈,這群到九份開採金礦的大溪人,請關聖帝君去點坑位,果然一點就中得金無數,幫助這群投資者、工頭及工人採金致富。這些外出工作的大溪人,為了感念關聖帝君的保佑,股東之一黃丙南,向一同前往九份採金者集資為關聖帝君建神轎,並在大正6年(1917)組成同人社參與遶境,雖然普濟堂早在大正3年(1914)就已開始在關聖帝君聖誕日舉行遶境儀式,但一直要到同人社加入後,才引起街上各行各業人的重視,在同人社成立後沒多久,大溪地區共成立8個以職業、聚落為成立基礎的社頭;三層新勝社、興安社、永福永安社、協義社、三層福安社、大有社、永福同義社、共義團等8個社頭參與遶境儀式,連同較早成立的同人社及樂安社,和陸續成立的樂豳社、農作團、慶安社、慶義社等,僅在日據期間,大溪地區就成立了15個社頭參與這項盛事。時至今日,大溪全鎮共成立了32個社頭參與普濟堂關聖帝君遶境儀式,按普濟堂所公佈的社頭排序表如下:同人社、大有社、興安社、協義社、慶安社、樂安社、慶義社、新勝社、共義團、福安社、永安社、農作團、仁安社、同義社、樂豳社、農友團、聯合西樂隊、振興社、大溪聖母會、老人會、聯聲西樂隊、鎮豐社、同義堂、東興社、金鴻慈惠堂、一心社、百吉慈惠堂、溪洲忠義堂、帝君會、人人社、玄元社、溪洲福山巖。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信仰,象徵著大溪鎮民從過往以家族及血緣做為認同基礎的型式,轉型為對大溪這塊土地及地方人際網絡的認同與支持。大力支持普濟堂立廟及參與廟務的仕紳們,雖來自不同的家族,但因彼此在事業上、生意上及支持公益事務上互動密切,進而大力支持具商人守護神性格的關聖帝君信仰,此舉不但重組地方人際脈絡連結,更建立在地居民對於大溪這塊土地的認同,這個轉變過程即是過去臺灣社會移民者重血緣、在地人重地緣的典型。

相關文章

2023-11-07

看東弘農宮金獅陣成立於清代,歷史十分悠久,保留許多的傳統陣勢。在南關線地區因直接或間接傳授其他聚落獅陣,因而被喻為獅祖。2018年看東金獅陣登錄為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是對於其歷史與技藝的表彰。歸仁看東弘農宮的黃腳巾流派具有悠久的創陣歷史,建立在歸仁地區。他們的陣式非常完整,擁有多元的套路,呈現出濃厚的宗教性和神秘性。這支團隊向心力強,充滿鬥志,具有優秀的動員和組織能力,並且有著制度化的傳承體系。他們擁有強烈的保存意願,致力於將這項傳統藝術保存下來。 在他們的演出中,獅頭的造型非常特殊,獅旦的表演鮮麗突出。他們的金獅陣在南關線地區代代相傳,展現出優越的活力和張力。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得歸仁看東弘農宮在地方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3-11-06

張日貴將屏東滿州民謠保存下來,這種音樂源於最基層的生活文化,反映了當地人的生活和價值觀。他的工作有助於保護和傳承這種音樂形式,同時開創了鄉鎮區域化音樂特質,使得當地文化得以保存。張日貴的努力使得滿州民謠具有獨特的鄉鎮區域化音樂特質。他的創作和表演豐富了這種音樂風格,並且帶有他自己對於當地人情世故的獨特理解,使得音樂更具情感和生命感。儘管保存者能夠開創音樂特質,但滿州民謠的傳承並不容易。這種音樂形式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投入,才能確保它不會失去。張日貴的工作有助於提高人們對這種傳統音樂的認識,同時也為後人提供了學習和傳承的機會。

2023-11-03

鄭夏苗先生作為彰化軒派北管藝師,不僅具有豐富的藝術技藝,而且在地方性北管音樂傳承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教學經驗豐富,能夠演唱多樣性的曲目,包括細口和粗口,並且在角色扮演上有獨特的技巧。鄭夏苗先生不僅在彰化的軒派北管曲館活躍,還在台北藝術大學擔任兼任教師,為北管音樂的教育和傳承貢獻了心力。他於民國108年(2019年)離世,然而,他的音樂傳承和影響將永遠留存於北管音樂的世界中,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