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之後黎明之前

花蓮縣富里鄉

大庄西拉雅族夜祭

大庄西拉雅族夜祭

花蓮縣富里鄉

日落之後黎明之前

大庄西拉雅族夜祭

2023-10-13

大庄部落的平埔族居民以大武壠(Taivoan)、馬卡道(Makatao)兩個亞族人口為主。在傳統文化特徵上則以大武壠(Taivoan)亞族為主,其中大庄公廨的信仰模式與牽戲(或稱牽曲)儀式更呈現出典型的大武壠(Taivoan)系統特徵。

西拉雅族祖靈信仰被稱為「祀壺」,始於1944年間日籍研究者國分直一將新化鎮知母義一帶西拉雅族部落稱為「壺を祀る村」(祀壺之村)伊始,「祀壺」一詞遂成為西拉雅族傳統神靈信仰的具體象徵與代名詞,1990年石萬壽更進一步將此族群名為「拜壺民族」,1995年潘英海進一步提出「祀壺現相」一詞,認為西拉雅族人祀壺是因「『祀壺現相』中的神體是不現身的,裝載『向水』的容器產生神聖化的意義之後,成為神明象徵性存在的表徵,也成為祭拜者的祭拜對象。」但目前對於西拉雅族人祖靈信仰所祀之「壺」,仍以「祀壺信仰」稱呼居多。

大武壠(Taivoan)亞族早期被稱為「四社熟番」,其原居地在今台南市烏山山脈西麓一帶的平原(現在的善化、官田、大內、玉井等區),原有部落有:頭社、茄拔、霄裡、芒仔芒四社。

相關文章

2023-11-08

曹永生是戰後臺灣本土培養的優秀京劇小生,他不僅在各派小生戲中有獨到的詮釋,還參與了雅音小集的新編戲創作演出。近年來,他還跨界參與各類傳統戲曲演出,展現了多方面的才華,並且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基於這些特點,曹永生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目的標準,被認定為具有特殊性。

2023-11-14

是見證整個臺灣所有三山國王廟,多元性多元文化的代表,更是臺灣三山國王廟少數直接在戰後而且是從河婆這邊移民過來的河婆客家所進行的習俗。河婆客家人在屏東,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節慶習俗非常特殊,非常具有傳統性。臺灣僅見之「紙炮篙」迎神廟會,頗具在地特色;「紙炮篙」民俗與三山國王、張木坑公王與韓指揮大使等神連結,係臺灣唯一信仰現象,與其他地區實有顯著差異。戰後從廣東揭陽縣移居到臺灣的河婆客家人,定居在屏東市林仔內的部落,每年延續祖先傳承的節慶習俗及信仰,於元宵節舉行衝竹竿炮、舉老爺的繞境活動,成為屏東市河婆客的一項特色節慶習俗文化,也是一項值得保留與延續的珍貴無形文化資產。

2023-10-13

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為配合台北稻江霞海城隍老爺的祭祀活動,大稻埕地區從商的信徒們集資,赴大陸福建福州恭塑謝、范二將軍神將,組成靈安社。(吳亞梅(1987),「靈安社一一八年記」。民俗曲藝,第47期,頁26)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