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人守護兒綰絭保平安

宜蘭縣冬山鄉

冬山八寶捾絭

冬山八寶捾絭

宜蘭縣冬山鄉

宜蘭人守護兒綰絭保平安

冬山八寶捾絭

2023-10-13

清末大陸居民移民到宜蘭時,因恐遭原住民出草,多求助於當地石聖爺廟所奉祀的石頭公保佑。當地民眾有感於石頭公相當靈驗,加以舊時人民有將較為體弱多病的小孩給神明當義子,希望神明保佑小孩順利長大的做法,於是開始有信徒將石頭公旁的石頭磨平並繫上紅線佩帶於小孩身上,希望藉以得到石頭公庇佑,孩童也因此得以順利長大,故而有「掛貫」儀式的出現。

最早的「掛貫」是從石頭公旁的石頭取得石塊磨平打洞再穿上紅繩而成,後來,石塊銳減,改用「古錢幣」,清朝、日本的銅幣都有。近來,則由廟方鑄造圓型「石聖爺公保佑平安貫」,正面刻有「石聖王爺公」,背面刻有「保佑平安」,供民眾在七夕帶著孩子前來祈求佩帶,守護兒童平安長大。

相關文章

2023-11-13

土地公信仰源自人民對土地的崇拜。《說文解字》:「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因土地孕育萬物、生長五穀,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 中國的土地崇拜源起於上古時代的后土、社神信仰。先民祭拜天神,後來也進行祭拜地神的活動,但以「社」稱之。《說文》:「社,地主也,從示土」指出社即土地之主,社神即土地之神,而在《周禮》、《禮記》中都認為「后土,即社神也。」。由此可見,土地之神即社神,亦即后土。而先民將土地視為有神靈的。 由於土地遼闊無法遍祭,需封土立社分區祭祀。故土地之神遍布各地。『土地神』原為自然崇拜,後卻轉化為人格神。在《禮記‧祭法》中提出:「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此外。《淮南子‧氾論》「禹勞力天下,而死為社」高誘注:託祀於后土之神。說明后土為共工之子句龍,或為大禹。此皆為自然崇拜人格化的結果。 關於土地神的由人轉化而來的傳說眾多。在台灣較普遍流傳之傳說有二。一說土地公原名張福德,其生前樂善好施造福鄉土,死後受玉帝冊封為「福德正神」。二說周朝上大夫家中有家僕張福德,護衛主人之千金尋父,卻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南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爾後土地公廟又稱福德廟、福德宮。

2023-11-07

彭繡靜藝師是亂彈戲曲領域的傑出藝人,她具備精湛的技藝,並長期從事亂彈戲曲的表演。在台灣各地的民間子弟社團和學校社團中,她積極傳承亂彈戲曲的藝術,展現出她具有傳承這項文化遺產的意願和能力。考慮到亂彈戲曲正面臨失傳的危機,應該予以登錄保存和維護,以保護這項珍貴的台灣傳統藝術。

2023-11-02

保存者孫榮輝先生具有深厚的戲劇家傳,他刻苦習武、學戲,廣泛接觸各種劇種,並融合精華,塑造出獨特的歌仔戲演出風格,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這種表演藝術的多元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有藝術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