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赤腳踏萬斤炭火祈福

宜蘭縣五結鄉

二結王公過火

二結王公過火

宜蘭縣五結鄉

信徒赤腳踏萬斤炭火祈福

二結王公過火

2023-10-13

二結王公廟肇基於漢人拓墾蘭陽平原之初,其神名「古公三王」,乃中國福建漳浦湖西坑之地方神祇,為奉祀南宋末年抵抗蒙古犧牲的三位義士。清乾隆51年,先賢廖地捧奉古公三王本尊渡海來臺,奉祀於噶瑪蘭之濁水溪(今蘭陽溪)南畔的二結庄。

二結位於蘭陽平原的中心點,是南北往來要津;蘭地開闢之初,蠻煙瘴癘,妖邪橫行,古公三王以醫藥、堪輿、道法之術,為墾眾施藥醫病、分金點穴、降妖伏魔、消災解厄。二結王公之神能,因應開墾社會生活之所需,尤其是特殊的「武轎觀輦」辦事方式,神威遠播,二結王公廟旣為民間信仰重鎮,隨著信徒之分佈,而有全台分靈、分香廟壇之分立50多處,成為古公三王信仰開台祖廟。由於「老三王公」本尊已渡海來台,古公三王在中國並無任何分靈分廟,自然發展成為台灣特殊的古公三王民間信仰系統。而一年一度的王公千秋過火祀典儀式活動;社區居民、遊客萬人雲集,武轎發輦「掠童乩」過萬斤炭火,展現王公靈威,是台灣最壯觀盛大之廟會文化活動之一。故早期先民有「驚王公生,不驚過年」的俗諺,是比諭在二結人心內,王公生的祭典是比過年還重要,是社區每年一等一的頭項大事,也是宜蘭人的生命和願力的具體呈現。

二結王公過火儀式,依據社區90歲耆老的追憶,已超過百年以上歷史。在日本時代,依據昭和12年(1937)1月3日出版的台灣日日新報,有一則對二結王公過火的新聞報導;「羅東郡五結庄二結鎮安宮,去(上月)三十日,值主神古公三王誔辰,盛舉致祭,由祭典委員陳全、簡祠在及簡阿達諸氏,熱心鼓舞,而蘭陽三郡下諸信徒,陸續參拜。過火後,迎神輿出境,陣頭計二十餘陣,觀眾約五千名。壯丁團及青年員,出為取締交通。各回乘合車,均告滿員。其他,廟前演戲二臺,極呈熱鬧云。」由於王公生過火吸引各地無數民眾參與觀看。民國40、50年代,二結火車站,在這一天還加開臨時專車以及火車末班車,以輸送大量的「看鬧熱吃拜拜」的香客,可說是本縣一件最盛大的宗教文化祭典之一。 在2007年1月,二結王公過火,更經「國家文化總會」評選為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相關文章

2023-11-08

北港及嘉義地區於清領末期就有傳承,較早見於北港迎媽祖大正15年路關,大正至昭和年間日日新赧,昭和4年畫家施玉山畫作,嘉義城隍廟駕前昭和11年台灣新報,台南大天后宮昭和11年[海靜波恬]匾等。台灣早年於雲嘉南地區最重要的一種舞獅表演方式,演出方式有別於其它地區單一隻獅子演出,常採用多隻獅、獅鬼、戟球等方式 演出,而套路分舊路及新路兩種,演出時如同小戲但演出者需踩踏丶四門丶五行、七星、八卦丶踏蓮花、四點金丶日月角、內外巡城、追星趕斗、大刀戲獅、單刀殺獅、祥獅踩旗、牌帶殺獅、武術隊練、牽團等... 。

2023-11-07

江明清是泰雅族人,民國79年從神學院畢業成為一個牧師,也是一位厲害的口簧琴師父。他將全世界的口簧琴做了完整的比較,發現只有臺灣可以做到6到8簧。江明清寫了許多有關口簧琴的著作及音樂創作,並舉辦許多展覽,成為臺灣口簧琴的重要推手。

2023-10-13

臺灣跳鍾馗的主要目的在於驅除邪煞,祈求生活環境安寧。以鍾馗驅邪的習俗基本上是由中國大陸古代驅逐疫鬼的大儺轉化而來,明清學者認為鍾馗是由古人擊鬼法物之一的『終葵』(桃木棒)衍化,最遲應該在唐初神格化。關於鍾馗的傳說甚多,其中一則敘述鍾馗出現在唐明皇臥病時的夢境裡,以啖鬼手段驅邪。在宋代,除了沿襲唐人年終懸掛鍾馗圖像避邪的習俗外,除夕時並有由伶工裝扮鍾馗,敲擊鑼鼓遊行的儀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