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現存清代廟宇建築

宜蘭縣宜蘭市

宜蘭五穀廟

宜蘭五穀廟

宜蘭縣宜蘭市

少數現存清代廟宇建築

宜蘭五穀廟

2023-10-12


除廟宇本體大部分為清咸豐八年重建後之遺構外,另有民國53年(1964)重建的鋼筋混凝土造山門及拜亭,遮雨棚與廁所、鐵皮倉庫則為近年加建,原有之兩側護龍、門屋及圍牆於民國99年間全部拆除,僅留下小部分圍牆及1座門屋、「重建先農壇碑記」石碑;另廟方重塑一個由清官鞭打春牛之塑像於廣場。

殿內在格局上除三開間外,整體空間格局可見明間較左右次間神龕內凹之「凹壽」形式,明間主祀神農大帝、左龕祀觀音佛祖、右龕祀功德主及土地神祇。

殿內可見前後點金梭柱、前後附點圓木柱、三通五瓜(童)及肥束、員光、通隨等之大構件及其簡約木雕;另殿內前側可見「彎棚」造型屋面、其餘為露明桷斜坡屋面。

殿內嘉慶壬申十七年(1812)「制器壽人」、咸豐戊午(1858)「農醫之祖」、咸豐九年(1859)「粒食開先」、光緒九年(1883)「澤普蒼生」等及明間大門上之「神農社稷神祇壇」、殿前右側咸豐八年(1858)「重建先農壇碑記」、門口之民國壬子(1972)季冬「石獅」等,皆述說著宜蘭五榖廟的經典及歷久彌新之歷史價值。

宜蘭五穀廟為噶瑪蘭廳設治初期之先農壇,主祀神農大帝,自創建以來即是宜蘭地區官方祀典廟宇之一,凡迎春、勸農、春秋常雩皆由地方官員循例舉行,同時也是本地農民重要信仰中心,是宜蘭以農業社會為主要歷史發展脈絡的重要見證,具歷史文化價值。

宜蘭五穀廟「製從其樸、料置其堅」之樸質莊嚴廟貌,反映出清代宜蘭官方祠廟特質;其位處南門外的位置乃居於宜蘭平野田疇間,座東向西的方位則反映宜蘭的地理形勢格局,均表現宜蘭以農業地景為地域風貌之特色。

宜蘭五穀廟歷史建築本體,雖歷經多次修建,大部分仍為清咸豐年間重修後之遺構,保存了當時的建築材料、營建技術及風格特色,具建築史與技術史之價值。

宜蘭五穀廟為宜蘭縣少數現存清代廟宇建築,廟內存有包括「重建先農壇碑記」石碑、匾聯、祭祀器物等豐富文物,且仍維持拜春牛、拜斗法會等傳統民俗活動,均具文化資產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0-11

珠山聚落發展自元代,開基祖薛貞固世居同安,元至元五年(1345)薛氏因避難渡海至浯洲後,選擇太文山之南、龜山之西居住,將此地命名曰「薛厝坑」。

2023-10-31

位於基隆田寮河畔的「義二路老街」,是外地遊客必逛的景點之一,新舊建物「混搭」風格,因此擁有「基隆銀座」的美稱。義二路老街又稱為「義二路形象商圈」,清朝統治時期稱為「哨船頭」,日據時期則稱「義重町」,一直以來都是基隆行政、金融和經濟中心。 如今的義二路還保有巴洛克式的洋房,異國風味相當濃厚,雖然有些建物斑駁老舊,但仍不失迷人的歷史風采。老街上充滿著日本、美國、義大利、中華等各國料理餐廳,設置「假日行人徒步區」,腳底下踩的是有古早味的地磚。

2023-10-11

何仁慈古厝建築座落於金沙鎮浦邊村。興建人何仁慈(1885-1930),金沙鎮浦邊人,早期南渡菲律賓經商,在菲律賓從事雜貨買賣,經商有成,多次來往金門與菲律賓,並於家鄉金門浦邊聚落建業。後因捐官,故擔任「都戎」一職,於本棟古厝旁之左側宅第門額題有「昭武第」。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