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南庄地方重要廟宇

苗栗縣南庄鄉

南庄田美永和宮

南庄田美永和宮

苗栗縣南庄鄉

為南庄地方重要廟宇

南庄田美永和宮

2023-10-12

漢人最早入墾南庄鄉的紀錄為清嘉慶十年(1805年)至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間,黃祈英等人,先後移入南庄鄉,娶番女撫生番,津本將南庄地方鑿壠開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黃祈英等人建「烏龍莊」(今南庄鄉田美村烏蛇嘴至獅山村龍門口一帶)。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黃允明、黃允連充當社丁後,於田尾(今南庄鄉田美村)處設隘察,以作為三灣屯之外障。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巡撫劉銘傳為擴展撫墾事務,於田尾置隘勇營1哨,其哨官以開山關道之關係兼理番事務。劉銘傳乃派候補道林朝棟,以營官鄭有勤入田尾招撫南庄各社。

南庄鄉之漢人移墾乃沿中港溪溯流而上,而田尾/田美地區適逢中港溪流向由向北直角轉向西流之處。這樣的要衝區位,促成了當時田尾/田美地區的發展。田尾/田美地區所以在清末能成為南庄地區最大之聚落,而非更早開墾的大南埔、四灣地區,可能即源於田尾隘、撫墾局等相關拓墾設施的建立。永和宮的建廟,見證了當年田尾/田美地區發展冠於南庄地區之時代背景。

「南庄田美永和宮」位於南庄鄉田美村17鄰153號,主祀三官大帝。創建年代的說法有二,分別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及明治三十年(1897年)。經爬梳史料,並無發現文獻記載道光十七年(1837年)建廟之事;但支持明治三十年(1897年)論者之史料有三:一、昭和十四年(1939年)出版之《南庄概況書》記載永和宮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創建;二、明治三十年(1897年)出版之《新竹縣志初稿》:「永和宮在田美莊,光緒十九年(1893年)建,廟宇二十四坪,地基五百三十五坪」;三、大正四年(1915年)出版之《寺廟調查書 新竹廳》之記載,永和宮緣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由黃鍊石等倡建。該三項文獻因出版年代與明治三十年(1897年)相距不遠,具一定可信度;至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與明治三十年(1897年)落差,可能源自倡建、起建與實際落成啟用之時間差異。另據其它史料,亦可推論明治三十年(1897年)為較有可能建廟之時間。

相關文章

2023-10-12

埔里南村義民祠位於埔里鎮南村里南村路8-1號。創建於清光緒5年(1879),由客家移民自新竹縣新埔鎮枋寮褒忠義民廟分香建廟於此地,距今約有143年歷史。清光緒14年(1888)、日治昭和5年(1930)及民國90年(2001)均曾經重修,但祠貌仍維持清代閩式建築風格,正身建築古色古香,屋架構照、屋面、柱樑保有傳統工法及材質,具有地區性特色。

2023-10-31

溪湖老街又稱溪湖中街,位在台灣彰化縣溪湖鎮,以員鹿路三段(南北向)為主,此路段上也是另一古蹟溪湖庄役場的所在地,以本路段為中心,太平街、彰水路三段、員鹿路三段(東西向)、二溪路一段等路段都是老街屋的分佈區,較著名的有已被拆除的東芳樓(酒樓)、溪湖新醫院等。鹿港繁盛時碼頭區的主幹─舊街,即今之埔頭、瑤林、大有三條街道,曲折的紅磚巷道兩旁林立著重新整修過的舊式店屋,其奧妙的內部格局和舊式外觀耐人尋味,在此可找到若干老鹿港的風貌。

2023-10-31

南屯老街指「犁頭店街」,即今之南屯里,原屬巴布薩平埔族之大聚落。清康熙年間,浙江定海總兵張國與其僚屬在此地招佃墾荒,移民湧集,農具製造與販賣運應而起,打造犁頭農具的店舖聚集,形成農產品交易中心,稱之為「犁頭店街」。「三角街」「南屯市場」「萬和宮」「端午節民俗活動」已成為南屯孩子共同的、美麗的回憶。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