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拜七娘媽歡喜轉大人

臺南市中西區

七娘媽生,做十六歲

七娘媽生,做十六歲

臺南市中西區

七夕拜七娘媽歡喜轉大人

七娘媽生,做十六歲

2023-10-12

七夕乞巧原是傳統社會的民俗活動,具有古昔生活傳承的價值意義,在臺南市七夕夜晚拜七娘媽生仍存在社會生活中,後轉換成為做十六歲的科儀,更是臺南在全臺灣至今唯一保留的成年禮。

做十六歲是從「拜契」及「捾絭」發展出來的成年禮科儀,其意義在肯定生命的成長與學習,即使面對社會的變遷與社會學習,即使面對社會的變遷與社會學習體系的擴大。做十六歲成年禮更加深家庭親子關係與社會的集體記憶,促進社群的認同。

全臺唯一舉辦七夕十六歲成年禮地區,具地方特色及文化傳承與生活價值意義。此民俗活動具普遍性,全市各區街廟、社區及家戶皆有舉辦。

相關文章

2023-11-07

彭繡靜藝師是亂彈戲曲領域的傑出藝人,她具備精湛的技藝,並長期從事亂彈戲曲的表演。在台灣各地的民間子弟社團和學校社團中,她積極傳承亂彈戲曲的藝術,展現出她具有傳承這項文化遺產的意願和能力。考慮到亂彈戲曲正面臨失傳的危機,應該予以登錄保存和維護,以保護這項珍貴的台灣傳統藝術。

2023-11-07

金門的傀儡戲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它源自泉州系統,受到閩南文化影響,並在金門傳承發展。這種表演藝術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承載著民俗科儀和宗教信仰的特殊性。傀儡戲在金門區分為文戲和武戲兩大類型,用於不同類型的儀式和宗教活動,並保留了南管系統的傳統音樂。這種表演形式在金門地區具有時代和流派特色,展現了豐富的地方文化,並且在金門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3-11-02

共樂軒是大稻程北管軒社中的一個著名音樂社團,歷史悠久,以傳統的音樂表演而聞名。這個社團具有豐富的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標準,被譽為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傳統音樂團體。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