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慈護宮媽祖肚中有媽祖

新北市金山區

金包里慈護宮

金包里慈護宮

新北市金山區

金山慈護宮媽祖肚中有媽祖

金包里慈護宮

2023-10-12

金包里慈護宮相傳創建於清嘉慶十四(1809)年,最早由先賢黃士進捐獻廟地,地方士紳募款興築而成。金包里地區媽祖廟舊址位於現廟附近之停車場地區上,所供奉媽祖為現今慈護宮內所供奉之「大媽」。

後來,居民在野柳海邊的岩洞(今尊稱為「媽祖洞」)中發現一尊媽祖像,當地居民不忍媽祖像無處可歸,便決定將其移至廟中接受供奉,即選中位於野柳地區附近的金山地區蓋廟奉祀。慈護宮興建完成後,請原先金包里中的「大媽」入廟,再請從野柳來的「二媽」入廟,接受奉祀。

現廟的規模有二進,分別為前殿與正殿,兩殿之間用天井與廊道相連,格局精巧,建築特色經初步了解可知,大木匠師陳應彬一派在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時曾主持過慈護宮的整修工程,因而慈護宮的大木結構可看出帶有漳派的風格。


寺廟左右兩側過水廊連接前殿與後殿,正中央有天井,陽光可由天井反射入殿內,而四周無壁有柱的過水廊亦具備通風功能。 慈護宮的前殿、兩廊與正殿仍採用傳統木結構,前殿「架內」用「三通三瓜」,前步口用「看架斗栱」與「網目斗栱」正殿「架內」用「三通五瓜」,前厚「大方」棟架。這些皆以榫卯結合。 前簷步口以斗栱及枋材待搭接成網狀,該面如意斗栱分別以藍、綠、紅三色分層化暈為栱及圓斗表現,並出挑螭虎栱等,形成網目斗拱,斗上豎立渾圓有神的人物木雕,以「封神榜」等人物為取材。 正殿前步口的捲棚軒下可見到一對獅型斗座趴在步通之上,斗座上方的雕刻題材以花鳥與人物戲齣為主。

相關文章

2023-11-01

平溪老街位於新北市平溪區平溪街,在基隆河流域,平溪的由來-平溪老街舊稱「石底老街」或「石底聚落」,位於平溪車站旁,由於地理位置恰在基隆河上游,水流緩緩而下因此改稱「平溪」。平溪位於新北市之東北區,地處於基隆河之上游,全鄉皆為山是有名的山城,以五分山、平溪三尖及孝子山群最為有名,高度不高在五、六百公尺間。由於基隆河上游貫穿全鄉,在其侵蝕作用與附近切割地形的關係,造成許多的斷層與奇岩,當河水經過而形成許多大小瀑布群,如十分瀑布、嶺腳石窟瀑布、眼鏡洞等瀑布群及壺穴景觀,都是北臺灣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且其境內山勢,由於地球造山運動的推擠,而成為東西面平緩,另一面陡峭的「單面山」。

2023-11-03

湖口老街位於臺灣新竹縣湖口鄉,是一條充滿歷史和文化氛圍的街道。這個地區的興衰與鐵路發展息息相關。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鐵路鋪設至湖口後,這一帶開始繁榮。當時稱為「大湖口」或「大窩口」的湖口地區因為鐵路的通過,成為了貨物集散地,帶動了當地的發展。日治時期,由於「湖口驛」的設立,這裡更是商業繁榮,並在大正五年(1916年)開始建造了今天的湖口老街。然而,在昭和四年(1929年),鐵路路線調整導致「湖口驛」遷移到下北勢,使得老湖口商業衰退,但老街的風貌卻得以保存。

2023-10-11

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主祀神為福德正神,為北斗街內規模最大的土地公廟。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相傳初建於康熙58年(西元1719年),北斗建街後,地方仕紳將原有的小祠整建為較有規模之土地公廟,主祀東西南北中五方土地神祇,地方耆老俗稱:北斗閣街福德正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