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最盛大祭典

新竹縣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

新竹縣

北台灣最盛大祭典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

2023-10-12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歷史悠久,由新竹縣、桃園市、新竹市等3縣市20鄉鎮市區組成15大庄輪值主辦,反映北臺灣客家社群組織與歷史文化。 祭典緣起自1786年彰化爆發林爽文事件,同年攻陷淡水廳(竹塹城),逼近六張犁庄。六家地區的重要墾首林先坤,聯合陳資雲、劉朝珍等率鄉民抗敵,即所謂義民軍。

義民軍在與林爽文部對抗過程中,犧牲兩百餘人,班師時以牛車沿途遍拾有黑布圈為記的忠骸,原先預備歸葬大窩口(今湖口),但車過鳳山溪抵今日新埔枋寮後,牛隻不受驅使,經焚香禱告並擲筊取決,確認為先烈已自擇葬地,遂徵得地主同意,合葬於此,即日後義民塚。

其後清朝廷賜「褒忠」,林先坤等人召集仕紳提議建廟以崇祀,於1790年落成,稱褒忠亭,此即義民廟之創始。其後同治元年(1862),中部戴潮春事起,義民軍二度出征,犧牲者百餘人又歸葬於此,是為附塚。

義民廟祭祀原由林先坤、劉朝珍等家族辦理,至1835年義民廟祭祀負責人始立「敕封粵東義民祀典簿」,建立了桃、竹、苗地區之客家人共同參與義民廟之祭典活動,最後擴充成15大聯庄之祭典活動。 祭典於每年農曆7月17-20日舉行,包含: 1.奉飯:迎請義民爺之後,輪值祭典區各鄰里依排定次序進行一個月(以上)的奉飯,即對義民爺進呈家常飯菜、茶酒、甜點等。

2.公量:即輪值祭典區的「神豬賽重」和「羊角競長」比賽,展現信眾敬神虔誠;公量人員通常於中元祭典前數日分數組同時進行磅量,排名次後於7/20送至褒忠亭義民廟獻午供。

3.釋教科儀:7/18法師團「彩結華壇」、安置斗燈後,7/19子時至7/20依序進行二朝法會。

4放水燈:7/19午後於鳳山溪畔舉行,由法師團唸誦「放水燈科儀」及燃放水燈文表,之後於鳳山溪水域施放水燈,招引水中孤魂上岸接受普施超度。

5天廚正供:午前於廟內先舉行「三獻禮」,上方廣場擺設林先坤其派下、戴元玖其派下所奉獻的神豬,表示對林、戴兩位施主的長遠尊重;下方廣場則依序排列輪值祭典區信眾所敬獻的前30等內神豬、5等內神羊,以示對義民爺等等諸神致上最重高敬意。獻供時,由總爐主讀祭文並行三獻禮。

6普渡:先「大士出位」再進行普度,儀式包括:巡酒孤筵、登臺施濟、賑恤孤魂(放燄口)、送神歸宮;期間,輪值祭典區也同步進行一朝法會及普度儀式。

相關文章

2023-11-14

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即是《諸羅縣志》記載創建於康熙39年(1700年)的笨港街天妃廟。若較保守根據廟內現存乾隆40年(1775年)〈重修諸羅笨港天后宮碑記〉推論其創建時間,廟史至少也可上溯至雍正8年(1730年),為笨港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媽祖進香團數量居全國之冠,分靈遍布全球。各地民眾自主進香活動維護久遠。全國最具代表性之媽祖進香目的地。北港進香產生之文學、藝術、俗諺、儀式多元且豐富。北港進香歷史悠久且保留傳統進香儀式。朝天宮保存完整之北港進香相關文物、資料。

2023-10-13

在傳統泛泰雅社會中,男子曾獵首、女子具織布能力,始獲得紋面資格,方能論及婚嫁。紋面禮俗象徵在生命進程中成為「社會人」,肩負成家、保護聚落之社會責任,死後得以進入祖靈界。紋面禮俗含括了傳統泛泰雅文化中生命儀禮、社會責任、超自然觀念等地方知識。雖然今日紋面已不再廣為實踐,轉化為貼紋面貼紙、暫時性紋畫之行為,仍被族人作為族群認同之重要表徵。

2023-11-03

南管戲曲作為古昔的常民娛樂,具有反映古代社會生活形態和娛樂方式的特點。林吳素霞女士的表演能夠體現這一傳統娛樂形式的特色,符合指定基準。南管戲曲在不同地區和流派間有著獨特的特色,而林吳素霞女士的表演突顯了這種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她的表演不僅具有南管戲曲的傳統風格,還展現了獨特的個人風采,符合指定基準。陳家北管八音團在傳統技藝或藝能方面表現特別優秀,擁有領先地位。他們的演奏水平優異,並且能夠詮釋各種風格的曲目,展現出卓越的音樂才華。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