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最盛大祭典

新竹縣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

新竹縣

北台灣最盛大祭典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

2023-10-12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歷史悠久,由新竹縣、桃園市、新竹市等3縣市20鄉鎮市區組成15大庄輪值主辦,反映北臺灣客家社群組織與歷史文化。 祭典緣起自1786年彰化爆發林爽文事件,同年攻陷淡水廳(竹塹城),逼近六張犁庄。六家地區的重要墾首林先坤,聯合陳資雲、劉朝珍等率鄉民抗敵,即所謂義民軍。

義民軍在與林爽文部對抗過程中,犧牲兩百餘人,班師時以牛車沿途遍拾有黑布圈為記的忠骸,原先預備歸葬大窩口(今湖口),但車過鳳山溪抵今日新埔枋寮後,牛隻不受驅使,經焚香禱告並擲筊取決,確認為先烈已自擇葬地,遂徵得地主同意,合葬於此,即日後義民塚。

其後清朝廷賜「褒忠」,林先坤等人召集仕紳提議建廟以崇祀,於1790年落成,稱褒忠亭,此即義民廟之創始。其後同治元年(1862),中部戴潮春事起,義民軍二度出征,犧牲者百餘人又歸葬於此,是為附塚。

義民廟祭祀原由林先坤、劉朝珍等家族辦理,至1835年義民廟祭祀負責人始立「敕封粵東義民祀典簿」,建立了桃、竹、苗地區之客家人共同參與義民廟之祭典活動,最後擴充成15大聯庄之祭典活動。 祭典於每年農曆7月17-20日舉行,包含: 1.奉飯:迎請義民爺之後,輪值祭典區各鄰里依排定次序進行一個月(以上)的奉飯,即對義民爺進呈家常飯菜、茶酒、甜點等。

2.公量:即輪值祭典區的「神豬賽重」和「羊角競長」比賽,展現信眾敬神虔誠;公量人員通常於中元祭典前數日分數組同時進行磅量,排名次後於7/20送至褒忠亭義民廟獻午供。

3.釋教科儀:7/18法師團「彩結華壇」、安置斗燈後,7/19子時至7/20依序進行二朝法會。

4放水燈:7/19午後於鳳山溪畔舉行,由法師團唸誦「放水燈科儀」及燃放水燈文表,之後於鳳山溪水域施放水燈,招引水中孤魂上岸接受普施超度。

5天廚正供:午前於廟內先舉行「三獻禮」,上方廣場擺設林先坤其派下、戴元玖其派下所奉獻的神豬,表示對林、戴兩位施主的長遠尊重;下方廣場則依序排列輪值祭典區信眾所敬獻的前30等內神豬、5等內神羊,以示對義民爺等等諸神致上最重高敬意。獻供時,由總爐主讀祭文並行三獻禮。

6普渡:先「大士出位」再進行普度,儀式包括:巡酒孤筵、登臺施濟、賑恤孤魂(放燄口)、送神歸宮;期間,輪值祭典區也同步進行一朝法會及普度儀式。

相關文章

2023-11-14

東隆宮主祀溫府千歲,相傳大約在清康熙45年,由先民攜香火隨祀,因神威顯赫,有求必應,故興廟永祀。初建於「舊東港」故地,因山洪汜濫沖毀廟基,遷至「太監府」,後又颱風巨浪刮失,再次以海上漂來木材遷建至現今所在地建廟。 東隆宮一樓主祀溫府千歲,二樓奉祀倉頡和孔孟,三樓則奉祀玉皇上帝及南北斗星君、太上老君 、魚籃觀音、及值年太歲。 東隆宮的建築,首見三川牌樓,雕作幅巨,剪黏工緻,金箔層疊,夜幕中更顯耀眼。廟殿主體為三殿五門,南式翹脊,重簷聳立。雖是重建,但內室仍保留清領時期格局,神龕木作刀落栩生,翻天仰地,百年金身高坐,香煙嬝繞,佑民護境,千秋俎豆,楹聯書體、款款撰揮,處處皆可停步欣賞民間工匠傳統藝術之美。 東隆宮為東港的信仰中心,主祀溫府千歲,相傳溫府千歲姓溫名鴻,字德修,生於隋煬帝大業5年(西元609年),山東省濟南府歷城縣白馬巷人,適逢唐代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微服出遊,溫鴻捨身救駕有功遇險的皇帝,獲親賜進士出身,一起救駕的36人也一併賜封進士並義結金蘭,隨後36進士奉旨巡行天下不幸出海觸礁沉船同時罹難,太宗痛失功臣,信其成神之說,追封「代天巡狩」,是航海保護神,並建巨舶,王船上御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2023-11-06

鬥牛陣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農業社會,兩位農夫甲、乙在春風拂面的午後,放牛到田邊吃草。牛隻們在草地上相遇,因為搶食同一塊青草,產生爭執,最終演變成一場激烈的鬥牛戰鬥。這場戰鬥不僅限於牛隻,還牽扯到農夫之間的爭執,最終導致他們互相攻擊,形成了一場混亂的鬥爭場面。

2023-11-02

陳剩女士在歌仔戲小生藝術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詣,她的唱、念、身段以及對角色的理解都表現得非常細膩和獨到,展現出深厚的藝術見解和體會,可供後學學習借鑒。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