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亭莊的信仰中心

臺北市中正區

福德爺長慶廟

福德爺長慶廟

臺北市中正區

古亭莊的信仰中心

福德爺長慶廟

2023-10-12

長慶廟舊名為「古亭庄福德爺」廟,土地公(福德爺)為漢人農業社會最普遍奉祀之神祉,廟址位處古亭庄村落南側交通要道旁,本廟宇不僅見證早期漢人墾拓古亭地區的歷史,亦是地方共同信仰的無形文化。

現有建築本體雖經不同時期增建,惟正殿內仍保存昭和11年大修時之木構格扇門窗及門額;正殿內的石雕香爐、老神像、石頭公、虎爺等亦具歷史價值。

長慶廟舊名為「古亭庄福德爺」廟,土地公(福德爺)為漢人農業社會最普遍奉祀之神祉,廟址位處古亭庄村落南側交通要道旁,本廟宇不僅見證早期漢人墾拓古亭地區的歷史,亦是地方共同信仰的無形文化。

現有建築本體雖經不同時期增建,惟正殿內仍保存昭和11年大修時之木構格扇門窗及門額;正殿內的石雕香爐、老神像、石頭公、虎爺等亦具歷史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0-12

田沃村五靈公廟位於連江縣莒光鄉西莒田沃村,原是一處陳姓居民民宅,因其家中所奉祀的神明「五靈公」在地方十分靈驗,助人無數,村人主動聚資為其「擺暝」,屋主也願意開放給全村甚至外地人膜拜祭祀,久而演變成類似公廟性質的神明廳。

2023-10-11

「萬泉寺」又名上帝廟。清乾隆39年(1774),由李振利等負責募建完竣,並且由飄洋過海到萬丹賣藥的三山人(福州府)林啟燦,寄付商店一坎(間),南靖人李水淑寄付商店二坎,作為廟產,其租借營利稅收,供給廟寺僧侶禮佛費用。可見當時廟宇是由和尚主持。至清嘉慶22年(1817),鄉民建議重修「上帝廟」,萬丹就有很多商號參與斥資興修,清道光2年(1822)修竣完成。根據<萬丹鄉采風錄>中解釋,「上帝廟」因為也奉祀觀世音菩薩,所以就由「廟」改為「寺」,再加上該廟坐落萬丹區(保長厝),朝向水泉村,因以改稱為「萬泉寺」。

2023-10-31

菁寮是清領時期通往諸羅縣城必經要道的重要驛站,當時的菁寮,以現今南82線與南85線的十字路口為中心,因位處交通要道發展出熱鬧的商家,周邊有撞球間、旅館、販仔間、 酒家、戲院等,街上曾經喧騰一時。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