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在地百年開拓發展史

澎湖縣湖西鄉

尖山顯濟殿

尖山顯濟殿

澎湖縣湖西鄉

一窺在地百年開拓發展史

尖山顯濟殿

2023-10-12


廟宇歷史久遠,傳承年代與創建過程完整清晰,為已故著名大木匠師葉根壯之作品,為其少數尚存之木構與RC混構的廟宇建築,見證了澎湖清末至日治時期廟宇建築的變遷歷程。

為本縣民國50年代宮廟形貌代表建築之一,深具本縣傳統宮廟建築型式、建築技術。

宮廟主體結構保持良好,木構及鑿花、彩繪與彩繪磁磚皆為名師之作,大木作為葉根壯師傅作品,木雕為黃良弟子疑似蔡攑作品,彩繪為黃友謙作品,均為澎湖代表匠師,極具技術史之研究價值。

室內特徵

裝飾豐富,包含鑿花、堆花、彩繪、彩繪瓷磚與剪黏。步口相向堵作堆花,水車堵剪黏;樑架、木屏以做鑿花、彩繪裝飾。第三落中港頂桌供有建廟時謝安金身;下桌置石香爐,上刻有「顯濟靈王 嘉慶丙子(嘉慶21,1816)冬吉置 弟子王太占敬獻」。王太占意即本廟創建者王維羆。

面積約350平方公尺之建築本體,含三落、左右室仔等,為承重牆混合RC柱木樑結構的廟宇建築,前方有埕。屋頂第一、三落為三川脊,第二落為如意頭;兩側室仔前後均為八卦脊。

相關文章

2023-11-03

美濃區位於高雄市東北隅,是一個民風純樸的客家小鎮。這個區域東鄰六龜、東南鄰屏東縣高樹、南鄰屏東縣里港、西鄰旗山,北鄰杉林。美濃擁有廣大的良田,總面積約有4000公頃,孕育出南台灣穀倉和菸葉王國的美譽。在開墾初期,為了防範盜匪和其他族群的侵襲,美濃建造了城牆,而至今僅存的城樓就是東門城樓。雖然在甲午戰爭時遭到擊毀,但東門城樓仍然是美濃的象徵。在日治時期的1937年,居民以報警鐘樓的形式重新建造了東門,光復後才恢復了龍閣鳳椽屋頂的原貌。

2023-10-31

一向以辦年貨聞名全臺、一般所熟知的迪化街,其實指的臺北大橋以南的迪化街一段。就空間位置來看,迪化街是大稻埕(即今大同區)的一部份。迪化街最早有商店出現,是在西元1851年。兩年後,艋舺地區的泉州同安人在迪化街紛紛建起商店,形成「中街」。到了日治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米業和布匹、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之後隨時代演進,街景、房屋的外觀有極大的改變,從樸實的閩南式店舖繁複華美的巴洛克式裝飾,逐漸演變成今日風貌。

2023-11-03

湖口老街位於臺灣新竹縣湖口鄉,是一條充滿歷史和文化氛圍的街道。這個地區的興衰與鐵路發展息息相關。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鐵路鋪設至湖口後,這一帶開始繁榮。當時稱為「大湖口」或「大窩口」的湖口地區因為鐵路的通過,成為了貨物集散地,帶動了當地的發展。日治時期,由於「湖口驛」的設立,這裡更是商業繁榮,並在大正五年(1916年)開始建造了今天的湖口老街。然而,在昭和四年(1929年),鐵路路線調整導致「湖口驛」遷移到下北勢,使得老湖口商業衰退,但老街的風貌卻得以保存。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