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人何仁慈(1885-1930),本名何敬慈,金沙鎮浦邊人。早期南渡菲律賓經商,在菲律賓從事雜貨買賣,經商有成,多次來往金門與菲律賓,並於家鄉金門浦邊聚落建業。後因捐官,故擔任「都戎」一職,因此其宅第的門額題有「昭武第」。
昭武第於何仁慈任都戎一職前既已存在,創建年代不詳。僅於清光緒29年(1903)捐官擔任都戎(昭武督衛)定居浦邊,而修建了祖厝,並依官職,題於門額為「昭武第」。另於建築右側另建兩落大厝(即何仁慈古厝),但因當時財力已甚雄厚,相對建築格局與做工,相對精緻。並於前方建有石板廣場及迴向,廣場兩側並有門可供出入,並有牆規,其中迴向當時是作私塾教學使用,但是已於民國70年間(1980)倒塌,現已不復存在。
何仁慈於菲律賓經商致富後,於光緒年間回鄉修建此宅與興建右側兩落大厝(何仁慈古厝),並回饋鄉里,協助修建宗祠及廟宇,為浦邊重要人物,與菲律賓華僑歷史有關,為清末南洋經商致富興宅案例之一。
落位置於浦邊歷史建築群附近,表現出建築工藝與地域特色,周邊有兩幢洋樓為歷史建築與右側何仁慈古厝有群聚之景觀效果,應予保存。
格局為傳統閩式雙落大厝,建築正面主要材料構成為上堵傳統紅磚斗仔砌,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前落與攑頭外觀材料為上堵內砌磚外抹灰,下堵為石磉平砌牆(七紋),後落側立面與背立面外觀為上堵內砌磚外抹灰,下堵為石磉平砌牆(九紋),前落與後落側立面山牆為內砌磚外抹灰仿斗仔砌壓紋。雙落屋脊為翹脊,屋面屬傳統瓦作二坡屋頂,兩側收3座筒瓦。正面採榻受作法。 鄰房與本建築皆為何仁慈之自宅,其利用前後隘門將兩幢建築相連,背立面之隘門上為瓦花裝飾,正立面隘門上為傳統綠釉花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