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主祀神為福德正神,為北斗街內規模最大的土地公廟。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相傳初建於康熙58年(西元1719年),北斗建街後,地方仕紳將原有的小祠整建為較有規模之土地公廟,主祀東西南北中五方土地神祇,地方耆老俗稱:北斗閣街福德正神。
〈東螺西保北斗街碑記〉記載:「其北一段,中建天後宮(奠安宮),南向;西北建土地祠(開基祖廟福德祠),所以崇明祀、庇民人,禮至重也。」從中可知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與奠安宮乃是北斗建街時籌畫的指標性廟宇,具有相當的歷史定位。
嘉慶13年(西元1808年),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配合北斗建街而進行修建;大正6年(西元1917年)因年久失修,北斗街保正張軒主持整修,同年竣工;民國65年(西元1976年)在奠安宮管理委員會主委陳兆禎的倡議下,再次整修,完成今日所見廟貌,民國99年(西元2010年)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
北斗開基祖廟福德祠為單進單開間建築,於近年新設一座牌樓,並有一座金爐。廟埕作為戶外開放空使用,其功能可充當地區性逢節集體祭祀場所,或是作為宗教活動交陪用途之空間。拜亭為單開間立柱,三面透空有頂蓋之空間,面闊4.17公尺、縱深2.98公尺,屬於半戶外空間,其內放置天公爐。
正殿帶拜亭屋頂採硬山式設計,正殿與拜亭交接界面施作天溝處理;另於山牆位置,使用金形馬背,屋面則鋪設琉璃瓦。由正殿之墀頭收邊方式可觀察出,拜亭並非與正殿同時期所興建,且因興建拜亭緣故,正殿龍虎邊原有拱門以磚材進行封閉;拜亭為單開間立柱,三面透空有頂蓋之空間,拜亭柱原有抿石子面在民國65年(西元1976年)進行修復時被漆上了紅色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