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

屏東縣九如鄉

九如鄉三山國王廟

九如鄉三山國王廟

屏東縣九如鄉

全台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

九如鄉三山國王廟

2023-10-11

根據《(重修)台灣省通志》的記載,九如鄉三山國王廟是創建於明永曆年間(1646~1683);但根據該廟正殿左側牆壁外面的一塊花崗岩質的「三山國王廟產碑」的記載,該廟創建於清乾隆40年(1775)。該石碑記述著清嘉慶元年(1796)該廟所購置的廟產,以備國王千秋祭典之用,由碑文可知九塊厝的三山國王廟建於豎立該石碑(清嘉慶元年,1796年)的前幾年。

廟內正殿懸掛的那塊「乾隆戊戍年葭月穀旦」,由「眾庄弟子仝敬立」的「威震海東」橫匾,顯示該廟是在清乾隆43年(1778)完竣,即可印證這種論點。這也正是《鳳山縣采訪冊》所記載的:三山國王廟,一在九塊厝莊(港西),縣東北三十里,屋十一間,清乾隆43年陳慶祥募建。立面飾材或屋面整修、屋脊、牆體木構架仍保留日治時期重建之原貌,為全台歷史最悠久之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廟本體依傳統形制興建,主要空間有前殿、拜亭、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等空間,拜亭左右設有龍虎井,後殿前設有天井。 前殿屋頂為三川脊鋪設筒板瓦,拜亭屋頂為歇山式屋頂為板瓦,正殿、後殿屋頂為硬山翹脊燕尾屋脊,皆為板瓦,過水廊亦為板瓦。前殿、後殿屋脊均有剪粘,歸帶排頭等裝飾物亦為剪粘。 整體廟宇形制完整,中軸線有前殿、拜殿、正殿到後殿,左右護龍。



三山國王廟的建築裝飾可分為木雕、石雕、彩繪、剪粘、泥塑等。經調查結果顯示,木雕與彩繪集中在三川殿與前殿;石雕幾乎集中在三川殿步口空間;剪粘、泥塑則以屋面為表現空間。這些裝飾的位置除了可顯示空間的屬性之外,也表達出空間的尊卑層次,越是重要的空間,其裝飾也就越繁複與精緻,這些裝飾可以反映著世俗生活背後的傳統文化思想與觀念。 相關傳統裝飾也很豐富,如彩繪有潘麗水的大門門神畫,屬國寶級彩繪,栩栩如生的木雕刻,有龍、鳳、鰲魚等木雕,龍鳳拱的木雕。牆面洗石子彩繪,神尊神房背牆磁磚彩繪及屋頂剪黏等,各棟架的彩繪均是相當有藝術、文化及技術性之文化資產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0-12

埔里南村義民祠位於埔里鎮南村里南村路8-1號。創建於清光緒5年(1879),由客家移民自新竹縣新埔鎮枋寮褒忠義民廟分香建廟於此地,距今約有143年歷史。清光緒14年(1888)、日治昭和5年(1930)及民國90年(2001)均曾經重修,但祠貌仍維持清代閩式建築風格,正身建築古色古香,屋架構照、屋面、柱樑保有傳統工法及材質,具有地區性特色。

2023-10-30

斗六本為富庶繁華之地,自清光緒19年(1893),雲林縣城自竹山雲林坪搬遷至斗六為始,此地便在政治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隔年完成的雲林縣采訪冊也說,當時斗六城內住有一萬居民。可惜日治初期為鎮壓斗六地方反叛勢力的雲林大屠殺,還有明治41年(1908)的斗六大地震,都讓斗六元氣大傷。還好斗六依舊是斗六郡治,並且又有火車站的加持,昭和2年(1927)日本開始市街改正,建立出一條容許汽車行走,並且帶有騎樓的街道,這條街道就是今天的太平路。

2023-10-12

金包里慈護宮相傳創建於清嘉慶十四(1809)年,最早由先賢黃士進捐獻廟地,地方士紳募款興築而成。金包里地區媽祖廟舊址位於現廟附近之停車場地區上,所供奉媽祖為現今慈護宮內所供奉之「大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