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者的傳說

金門縣金沙鎮

珠山大道宮

珠山大道宮

金門縣金沙鎮

守護者的傳說

珠山大道宮

2023-10-11

大道宮坐落於珠山之圭峰西方,地方上又稱作「西宮」,主祀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並祀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軍將爺及竹杯爺。

廟宇創建年代已不可考,相傳早年海盜來襲時,因保生大帝顯靈保護村莊,村民成功擊退海盜後,則立此廟供奉。珠山《顯影月刊》中記載,大道宮約興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然由宮內現存之石香爐上刻字「乾隆歲次辛巳年蒲月穀旦立 弟子太學生童重碧喜謝」,則為1761年所留之文物。

清嘉慶丁卯年(1807),由薛懋濟倡修,廟中曾存薛懋濟立「帝德廣運」匾額一座。至清同治十二年(1873)再經薛道南等人募款重修,現宮中存有修建碑誌可稽。

民國38年(1949)曾為國軍徵用為中山室使用,民國47年(1958)後受砲戰損壞,至民國57年(1968)曾重修,民國73年(1984)再度修復,並飾大道公金身,重塑軍將爺和竹杯爺,民國74年(1985)落成,留有碑誌記載。右護龍為供戲班人員休息和神轎停放之用的「息仔室」,後因屋頂崩塌,木構造受蟻害侵蝕嚴重,民國87年(1998)時改以鋼筋混凝土及磚造修建。民國98年(2009)村民再度發起捐資整建,並輔以金門縣文化局部分獎助,於民國102年(2013)修復完竣。

建築為二落加右護龍,構造以硬山擱楹承重牆系統為主,屋頂形式為八字規山牆內收翹脊,採用二坡屋頂搭配瓦筒,屋脊、排頭上方具有交趾陶、剪黏裝飾。正立面為三開間榻受,下堵為花崗岩封堵石砌,櫃檯腳、門臼皆為舊有構件,入口門額有一「開浯 大道宮」之木雕牌匾。左、右、背立面牆身下堵為花崗石亂石砌。

室內格局為二落中央加捲棚拜亭,兩側以龍虎井方式佈局,龍虎井牆面飾以龍、虎泥塑。正殿中央主祀保生大帝,左祀註生娘娘,右祀福德正神,副祀軍將爺和竹杯爺。 內部牆身有清同治12年(1873)、民國74年(1985)之修復碑誌,及清乾隆年間之石香爐,四點金柱柱礎為圓盤式石作基座。

相關文章

2023-11-03

明遺老街位於金門城北門外,已逾四百年的歷史,被稱為金門最古老的街道,矮小的街屋並排在兩側,街道的東西南北四處出口原本都設有隘門。明遺老街過去曾是金門城的繁鬧市集,在地人又稱這裡為「買菜街」,隨著金門從清初政經中心移往後浦,才逐步走向沒落。

2023-09-26

王公廟屬閩南式傳統廟宇,其內外形式依傳統古制構築,匯集當時噶瑪蘭第二代匠師精心之作。並且在王公廟建築構造當中運用了日治時期當時社會中由日人引進的洋式建築技術,包括牆面磁磚裝飾技術、洗石子及磨石子等技術。

2023-10-31

總爺街,又稱為臺南總爺街,是台灣臺南市的一條古老街道,位於臺南市中西區。這條街道保存了許多古老的建築和文化遺產,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總爺街上有許多傳統的小吃店、手作工藝店和古董店,使得這裡成為了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在這裡,遊客可以品嚐到台灣傳統美食,購買到獨特的手工藝品,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古老建築的美麗風貌。總爺街是臺南市保存完整、具有悠久歷史的街區之一,也是一個讓人感受台灣傳統文化魅力的好去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