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鄉主要信仰中心

彰化縣大城鄉

大城咸安宮

大城咸安宮

彰化縣大城鄉

大城鄉主要信仰中心

大城咸安宮

2023-10-11

根據《大城咸安宫沿革誌》記載,威安宮主祀保生大帝,為大城地區先民吳氏於康熙5年(西元1666年)回歸故里福建泉郡同邑白礁鄉積善里祖廟,奉請至大城厝庄祭祀。康熙13年(西元1674年)奉祀於新建簡陋士埆廟安座供民膜拜,道光元年(西元1821年)大城地區開設市街,重建廟宇,規模較小。

日昭和3年(西元1928年)由信士吳萬益任董事,連絡地方士紳,募集村民共商改築,並於同年冬季興工重建,所需石材、福杉等建材均由大陸運臺,歷時二年餘,於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仲秋竣工。民國49年(西元1960年)整修廟宇内部彩繪及柱樑;其後因年久失修,民國61年(西元1972年)由多位村長募捐再度進行整修,民國63年(西元1974年)竣工,民國72年(西元1983年)成立管理委員會,後殿一樓為民國75年(西元1986年)與工修建。

在大城郷中,咸安宮為少數興建於日昭和年間,並保有日治時期樣貌的重要廟宇建築。並於民國97年(西元2008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咸安宮創建於昭和3年(西元1928年)。本廟為大城鄉主要信仰中心,廟內石柱及木構件等繁複細緻,為大城地區重要廟宇建築,祭祀空間由外而內分為:三川殿、左右過水廊夾一天井、拜殿、正殿,以及晚近增建之後殿、拜亭及戲臺,正殿右方有一金爐,管理員室位於三川殿右方。值得登錄歷史建築以永久保存。

咸安宮祭祀空間由外而內分為三川殿、拜殿、正殿,以及晚近增建之後殿。三川殿與拜殿之間有天井兩側以過水廊相通,正殿右方有一金爐,管理員室位於三川殿右方,廟埕前有一鐵棚拜亭及二層樓高之戲臺。在形貌上,咸安宮為傳統閩式廟宇。

三川殿面寬三間,三川脊屋頂,正脊上裝飾有福祿壽三仙及龍形剪黏、垂脊上裝飾有各式人物及吉祥獸花草圖樣之剪黏,屋瓦為筒板瓦作。

拜殿為三間四架檁之捲棚頂,正殿為三間前四後七架檁,拜殿與正殿為同一屋頂,屋頂形式為硬山燕尾頂,正脊上裝飾寶塔及雙龍剪黏,垂脊上裝飾各式人物故事剪黏,屋瓦為傳統仰合瓦作,正殿後簷牆於晚近以彩色磁磚黏貼整修過,後簷牆為疊澀出簷。

相關文章

2023-09-17

鎮安宮位在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太平山莊中央階梯最高處,需要拾級而上496階才能抵達。前身是加羅山神社,1936年遷到現址,更名太平山神社,祀奉天照大御神,入口處設置鳥居,二次戰後改為鎮安宮,奉祀鄭成功,1987年整修成現貌。

2023-10-12

民國55年糶糴村村民劉財禎先生(已往生),對於該伯公維護及奉獻十分熱心,於是發起募款改建,在村民及地方人士贊助下,完成粮碑福德正神現況除了福德亭以外的其他組合元素,包含主體碑位碑石及龜背護牆、化胎、水泥欄杆及後方階梯看台等等。與現況化胎型粮碑福德正神之前,伯公形式為「河石伯公」即「石頭伯公」,僅有一塊自然大卵石形式而已,立於原有大榕樹下,並無現況主體碑位、化胎、水泥欄杆、廟宇等等構件。此為六堆地區原型地伯公演進過程。

2023-09-26

延平北路2段171號建物,位處昔日大稻埕太平町北段,建物最早登記於大正12年(1923),為三幢合建的二層樓紅瓦磚造店鋪之一。1955年,建物由來自福州的廬山軒陳誠祿(祿官司)買下,經改建後經營家族佛具塑像店鋪迄今,後再經1967年增建而成現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