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三大廟之一

新竹市北區

新竹內天后宮

新竹內天后宮

新竹市北區

新竹三大廟之一

新竹內天后宮

2023-09-26

新竹內天后宮又稱為內媽祖廟,奉祀天上聖母,原建於清乾隆13年。乾隆年間興建的長和宮、城隍廟、西門內天后宮,在當時不僅是信仰的重心,更是人群聚集之處,市集交易興盛之地。但日據時期的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實施皇民化運動,遭到拆除命運,民國35年於現址將日本和尚廟重建為今風貌。

內天后宮在日據時期遭拆除,神祇安置於外天后宮,昔日內天后宮之原址即被人據為攤販,後更建成住家,舊跡不存。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日據末年,盟軍炸毀位於中央里之內天后宮,神像由香山客家人保管,民國35年由香山客家人改建至現址。

廟宇因建竹塹城西門內,故稱內天后宮,有別於北門城牆外的「外天后宮」,是為新竹市內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

相關文章

2023-10-11

金板境天后宮坐落於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舊名鐵板),臨近海灘,是仁愛村居民的信仰中心。其肇建年代已無可考據,民間傳說係清代海盜蔡牽捐資所建馬祖列島四座天后宮之一(餘為津沙天后宮、馬祖港天后宮、東引天后宮,但史所未載,難以證實),有學者卓克華推論,其年代應早於蔡牽時代,而蔡牽應只是修建時捐資助修。

2023-10-12

民國55年糶糴村村民劉財禎先生(已往生),對於該伯公維護及奉獻十分熱心,於是發起募款改建,在村民及地方人士贊助下,完成粮碑福德正神現況除了福德亭以外的其他組合元素,包含主體碑位碑石及龜背護牆、化胎、水泥欄杆及後方階梯看台等等。與現況化胎型粮碑福德正神之前,伯公形式為「河石伯公」即「石頭伯公」,僅有一塊自然大卵石形式而已,立於原有大榕樹下,並無現況主體碑位、化胎、水泥欄杆、廟宇等等構件。此為六堆地區原型地伯公演進過程。

2023-10-12

長慶廟舊名為「古亭庄福德爺」廟,土地公(福德爺)為漢人農業社會最普遍奉祀之神祉,廟址位處古亭庄村落南側交通要道旁,本廟宇不僅見證早期漢人墾拓古亭地區的歷史,亦是地方共同信仰的無形文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