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屬雕鏨技法 傳承現曙光

臺南市中西區

金屬雕鏨

金屬雕鏨

臺南市中西區

傳統金屬雕鏨技法 傳承現曙光

金屬雕鏨

2023-09-26



明末清初時期的臺灣以務農為主,早期的金銀器並非在臺灣打造生產,而是承襲自大陸。臺灣金銀飾品的樣式圖案與技法,多源流自大陸,常見的技法如纍絲、鏨花、搵花等,亦有福州、泉州等派別。 臺南是臺灣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城,廟宇香火鼎盛,自古以來因習俗與宗教所需,發展出規模龐大的金銀細工產業。

自清朝以來,即擁有為數眾多的銀樓業者,專攻金銀細工。日治時期的二次大戰期間,日人禁止黃金買賣,銀樓業者紛紛轉以打銀為主,將黃金的買賣轉為私下交易。

西元1980年代,正值臺灣出口外銷全盛時期,金飾及珠寶加工業需要大量人力,此時鑄造技術及工業化技術的引進,簡化工序、縮短製程時間,並得以量產,使金飾加工業從個別接單的工作室,快速地演變成工廠生產系統。 精湛雕鏨的手工技術需要累積幾十年的紮實功力,才能呈現傳統金屬工藝之美,除了精湛的技藝外,尚須美學、創意,才能成就完美的作品。

相關文章

2023-11-08

陳遠芳是一位傳統造劍技藝的保存者,他精通這門技藝中的各個工序,包括刀劍造型、裝飾、金工、木工、金屬打造和接合等,這些工藝要求細密性和技巧,同時需要巧妙地將不同材料和技法結合,展現出劍的精湛工藝和藝術性。

2023-11-09

臺中市和平區環山社區發展協會所描述的泰雅族傳統織布工藝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在泰雅族文化中,織布是一個重要的傳統工藝,而Sqoyaw群的傳統織布形制和紋樣具有獨特的代表性意義。傳統織布所使用的苧麻材料來自部落種植,服飾形制則因應高山環境而設計。織布的圖紋來自家族傳承,展現了在地知識與特色,突顯了泰雅族織布與土地的深厚聯繫。

2023-11-09

劉蔡腰女士畢生致力於藺草編織,擁有超過80年的編織經驗,並且技藝純熟,能夠靈活編織各種圖案和文字,展現出極高的創意和技術水平。她不僅熟悉傳統的藺草編織技藝,還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並能夠傳承保存這一技術的形式。劉蔡腰女士的作品不僅受到文化觀光局的邀請辦展,還出版了作品專輯,為苑裡藺草編織的知識和文化表現形式提供了正確的體現。她的健康狀況良好,保持著傳統工藝藺草編織的傳習能力和高度意願。作為苑裡地區在地的資深藺草編織典範,她從7歲開始就在苑裡編織藺草作品,並持續不斷地傳承藺草編織技藝,為當地的文化傳統注入了新的活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