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年壓船石建成的石板廟

彰化縣北斗鎮

北斗大眾爺廟

北斗大眾爺廟

彰化縣北斗鎮

350年壓船石建成的石板廟

北斗大眾爺廟

2023-09-26

北斗大眾爺廟,又稱「萬善祠」,現址位於彰化縣北斗鎮西德里西德街7號,根據記載,此廟宇建立於康熙57年(西元1718年)。

現今廟地附近本為一大片無緣塚,其後北勢寮民將這些無緣塚挖掘共同埋於一處,因而成立大眾爺廟。後在康熙60年(西元1721年),由於北勢寮的人口增加快速,再加上濁水溪溪岸經常因氾濫而崩壞,於是可以居住的土地逐漸減少,為了增加居住的土地,遂將本廟附近的墳墓挖掘而合葬於此,並且合資將本廟改修成竹葺竹造的廟字。

道光5年(西元1825年)信徒們於廟後建「萬善佳城」」之墳塚,以容納屍骨。同治2年(西元1863年)的戴潮春之亂,曾在本廟附近發生官兵與為亂者的會戰,戰死的官兵亦合葬於此。

後來因年代久遠,廟宇殘破,後在明治38年(西元1905年),附近的庄民聚資改建,大正7年(西元1918年)在胡萬生、葉水江、陳水有、詹金木及葉德源等人發動下,再次修建。本案於民國97年(西元2008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相關文章

2023-10-30

斗六本為富庶繁華之地,自清光緒19年(1893),雲林縣城自竹山雲林坪搬遷至斗六為始,此地便在政治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隔年完成的雲林縣采訪冊也說,當時斗六城內住有一萬居民。可惜日治初期為鎮壓斗六地方反叛勢力的雲林大屠殺,還有明治41年(1908)的斗六大地震,都讓斗六元氣大傷。還好斗六依舊是斗六郡治,並且又有火車站的加持,昭和2年(1927)日本開始市街改正,建立出一條容許汽車行走,並且帶有騎樓的街道,這條街道就是今天的太平路。

2023-11-03

澎湖的發展歷程確實展現了一個地區商業中心的興衰變遷。從1926年成為馬公商業中心開始,到戰後初期被譽為「馬公的西門町」,再到六十年代進入沒落期,中央街見證了時代變遷和城市發展的軌跡。在1983年之後,中央街得到了相應的保護和重視,劃定為都市計劃保存區,並在1991年進一步確立為「中央街文化風貌特定專用區」。這樣的舉措有助於保護這片區域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價值。同時,當地居民的努力和振興協會的成立,也為中央街的保育和再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得到離島建設基金補助經費,更加速了中央街的建設和改善,有望使這個地區再次繁榮起來,為澎湖的文化和旅遊業貢獻更多。

2023-11-03

位於石岡區的石岡老街,舊址就位於今石岡街,鄰近台3線和東豐自行車道綠廊,而由「林鐵」改建的自行車道上面,又有石岡火車站的舊址,而過去石岡老街的繁華,也因這座車站而興起,隨著林鐵沒落,石岡老街經歷兩次大地震,過去榮景不在,且已被鋼筋水泥的現代建築取代,而現在這裡除了保留舊穀倉外,石岡街上僅剩幾棟建築物保留日式木造平房和日本式黑屋頂。來到石岡老街,當地人也會另外推薦石岡情人木橋和石岡大壩遺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