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交趾陶為目的所創立的民間社團

嘉義市東區

傳統交趾陶工藝-嘉義市交趾陶協會

傳統交趾陶工藝-嘉義市交趾陶協會

嘉義市東區

弘揚交趾陶為目的所創立的民間社團

傳統交趾陶工藝-嘉義市交趾陶協會

2023-09-26


交趾陶為嘉義傳統特色工藝,隨著時代的變遷交趾陶已不再僅限於廟宇裝飾,百年來逐漸形成本土特色,應用範圍逐漸擴大融於一般生活中,成為臺灣工藝文化燦爛的一支,為推廣並傳承交趾陶藝術。

臺灣早期並無「交趾陶」或「交趾燒」的名稱,考據清光緒年間北港朝天宮翻修的帳冊,支付師傅的料錢,寫的是柯訓「淋搪」、蔡錦「淋搪」多少料錢,而許多師傅也不以「交趾」稱之,只說「石搪」或「水搪」 。

交趾陶於17世紀由廣東泉州、潮州交趾陶藝師前來臺灣建廟所傳入,到了清中葉和日治初期,交趾陶日漸興盛,促使更多大陸藝師來臺灣發展。臺灣交趾陶名稱源自於日本;型式、作法、用途源自中國,後來則獨立發展成具臺灣特色的多彩軟陶藝術。

相關文章

2023-11-09

徐明河是一位在剪黏工藝領域具有卓越才華的藝術家。他起初在中藥行工作,但在16歲時,因緣際會認識了當時在萬華集義宮從事屋頂剪黏工程的姚自來。被姚自來的精湛技藝所吸引,徐明河成為了他的學徒。在跟隨姚自來學習剪黏技藝的過程中,徐明河展現出聰明和天賦,得到了師傅的認可。他受到姚自來的指導,施作了許多知名廟宇的剪黏作品,包括萬華集義宮、臺北關渡宮、宜蘭冬山定安宮、野柳保安宮、木柵忠順廟等。

2023-11-09

王永源出生於北勢街,父親王西海,18歲開始跟隨其兄王永川學習木工技藝,在永川大轎期間40年,於2006年(民國九十五年)6月開始創業,現為永圓傳藝負責人。雕刻工藝可概分為金刻、木刻、石刻,大多和建築裝飾與日用器皿有密切關係。中國自商周起,各種石器、陶器、玉器上圖紋裝飾即頗為盛行,如雲雷紋、饕餮紋等,這時期的雕刻工藝與當時宗教體系、宇宙認知概念緊密結合。 臺灣雕刻及木工藝的發展,源自明末清初中國來臺的「唐山師」,其中有些應聘來臺工作,工作結束即返回,亦有些在臺灣定居開枝散葉,因此臺灣目前的雕塑師傅或追溯其祖師,皆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福州三地。

2023-11-09

陳啟村藝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傳統木雕知識與技藝。他師承福州派林依水師傅,並在著名佛具店「人樂軒」磨練技巧,掌握粧佛雕刻、漆、粉線裝飾等技法。他的作品反映了府城福州派粧佛藝術的特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和知識。陳啟村藝師將傳統木雕技法與現代素描、雕塑和美學理論相結合,以精湛的刀工表現人物的表情、衣紋和姿態。他的作品融合了東西方學習方式,呈現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特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