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屬雕鏨技法 傳承現曙光

臺南市中西區

金屬雕鏨

金屬雕鏨

臺南市中西區

傳統金屬雕鏨技法 傳承現曙光

金屬雕鏨

2023-09-26



明末清初時期的臺灣以務農為主,早期的金銀器並非在臺灣打造生產,而是承襲自大陸。臺灣金銀飾品的樣式圖案與技法,多源流自大陸,常見的技法如纍絲、鏨花、搵花等,亦有福州、泉州等派別。 臺南是臺灣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城,廟宇香火鼎盛,自古以來因習俗與宗教所需,發展出規模龐大的金銀細工產業。

自清朝以來,即擁有為數眾多的銀樓業者,專攻金銀細工。日治時期的二次大戰期間,日人禁止黃金買賣,銀樓業者紛紛轉以打銀為主,將黃金的買賣轉為私下交易。

西元1980年代,正值臺灣出口外銷全盛時期,金飾及珠寶加工業需要大量人力,此時鑄造技術及工業化技術的引進,簡化工序、縮短製程時間,並得以量產,使金飾加工業從個別接單的工作室,快速地演變成工廠生產系統。 精湛雕鏨的手工技術需要累積幾十年的紮實功力,才能呈現傳統金屬工藝之美,除了精湛的技藝外,尚須美學、創意,才能成就完美的作品。

相關文章

2023-11-10

許建福先生的泥塑紙糊獅頭製作展現了對傳統工藝的深厚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創新中保留著古典與現代美感。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能反映臺灣北部舞獅技藝的地域性文化和流派特色。其中,嘴巴部分可開闔活動的設計,彰顯了臺灣北部開口獅的典型特色,這不僅是一種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當地舞獅傳統的呈現。這種特色不僅讓獅頭更加生動有趣,也使觀眾更能感受到臺灣北部舞獅的獨特之處。

2023-11-08

黃友謙,號銅陵叟,生於1932年1月1日,出生在台灣澎湖縣東島(銅山),是彩繪師傅黃文華的長子。在光復後,他隨父親在馬公東甲北極殿學習木雕鑿花與油漆工藝。他於16歲時開始學習彩繪,在1950年代初期,正式加入寺廟彩繪工作,並參與了林投鳳凰殿等工程,這是他最早的彩繪作品。後來,他也在澎湖地區從事廣告看板和廟宇彩畫的工作。

2023-11-10

李清榮匠師習藝融合了金門、臺南、臺北等地糊紙傳統技術,優良技藝成為匠師仿效風格特色。李清榮匠師因應民間社會就建醮、法事、喪葬、歲時等需求進行糊紙製作,其中特別是大士爺等神像人物像的風格及技法最具特色。李清榮匠師的糊紙製作,不僅作工精細同時講求立體感,透過豐富的紙材運用及人物肢體角度的裝置,發展成為具備獨特個人特徵的糊紙風格。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