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獅頭永恆的靈魂

臺北市北投區

獅頭製作-洪來旺

獅頭製作-洪來旺

臺北市北投區

賦予獅頭永恆的靈魂

獅頭製作-洪來旺

2023-09-26

 獅頭製作: 臺北橋頭製作臺灣獅頭的「阿水師」因技藝精湛,北投地區於1924年聘請「阿水師」前來傳藝,「義塗師」得其真傳。

9歲起洪來旺隨陳義塗學習「傳統獅頭製作法」。

武術「太祖拳」: 隨陳義塗學:三戰、彩戰、屈戰、五步仔、伍旗花。 隨下埤頭「米粉財」學習鐵鞭、雙剪、雙劍、雙刀。 隨溪湖人「洪拓」學習大刀四門。 隨大屯山區青學的「矮仔火」學丈二、貓洗臉。


舞獅的傳統早在漢朝的百戲中,就有類似舞獅的「角觝戲」之記載,在唐朝則正式出現舞獅的記載。台灣獅陣的發展背景,則和清代的生活環境有關,當時盜匪橫行,族群之間械鬥十分嚴重,因此鄉里為了抵禦外來侵犯,便設立武館以訓練子弟保衛家園;加上農業社會中休閒娛樂少,因此武館往往結合武術及獅陣等,讓弟子在閒暇之餘既可強身也可娛樂,因此在農村之中便廣為流行。

相關文章

2023-11-09

15歲正值懵懂年紀的許哲彥,被赫赫有名江清露藝師收為學徒後,自此一生都奉獻給了剪黏工藝。 自清光緒年間起,臺灣開始遠赴唐山拜師學藝,其中以洪坤福派系的柯訓、洪坤福、江清露及第四代傳人許哲彥,做為北港朝天宮屋簷的重要技術傳承及維護展現,於北港立有一席之地。

2023-11-01

林健兒出身於學院派美術科班的養成,自任教中學期間起鑽研花燈工藝創作不斷,積極參與國內外重要花燈特展,在秉持傳統主題、造型和元素之外,又發揮美術設計能力而加以改良,具有完整花燈發展知識及製作技藝之能力,體現傳統花燈工藝的藝術價值。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條件「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

2023-11-08

林洸沂基於對廟宇建築的濃烈興趣,因此就讀初中時決定中斷學業而去學做廟的手藝,並由祖父帶著他去拜訪雲嘉南地區做廟聞名的林萬有。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開始了三年又四個月的學徒生涯,跟從林萬有身邊學習寺廟建築、設技、剪黏、雕塑等技術,直到林萬有師年事已高,退出廟宇修建工作,林洸沂才開始獨當一面,收授徒弟,承包寺廟裝飾、浮雕、剪黏等工作。 1980年(民國六十九年)林洸沂在嘉義的孔子廟看見林添木作品後,嘆為觀止,再拜入林添木門下,學習交趾陶釉藥調配、煉製的技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