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地區最盛大的廟會活動

新北市淡水區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

新北市淡水區

淡水地區最盛大的廟會活動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

2023-09-26


淡水是早期中國泉州移民的新故鄉,因此泉州人崇拜的鄉土神祇「清水祖師」便成為淡水泉民的重要信仰神祇,早在清咸豐年間淡水街居民即已輪值供奉,後於昭和十三年(1938) 在原「蕭府王爺」廟址創建「淡水清水巖祖師廟」,其著名的「落鼻祖師」則與「清水巖祖師廟」輪值供奉。

而清代後期,地方居民曾為了驅除瘟疫而迎請清水祖師遶境,民間並傳說清水祖師曾在遶境途中「落鼻示警」,使民眾前來觀看脫落鼻子的神像而避開災禍。

到了日治初期,清水祖師遶境逐漸形成每年舉辦的例行活動。早期的清水祖師遶境只在有瘟疫發生時舉辦,日期並未固定,也以民間認為陰煞出沒的夜間為主。到了明治四十三年(1910)之後,清水祖師的遶境才成為每年固定在農曆5月6日舉辨的活動。除了因疾病容易在炎熱夏季發生流行以外,也據說是因為民眾提議可利用端午節的應景食品作為祭典供品以節省開支,而選擇在端午隔天舉行。 淡水清水祖師遶境在二十世紀初舉辦時,就有地方保正與企業紳商的參與支持,到了大正十二年(1923),更出現由各商會贊助製作獎旗與金牌的陣頭比賽,使廟會表演因各團體的競爭而更加多元精彩,主辦單位並邀請地方官員與警察擔任比賽評審,以拉近與官方的關係。透過主辦單位的宣傳以及《臺灣日日新報》長期對於廟會的相關報導,遶境儀式年年更加盛大,一直到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期間也未被官方禁止。 隨著遶境儀式的興盛,清水祖師信徒在日治中期以後也日益增加。到了當代,甚至淡水地區以外的北部廟宇也都會派陣頭參加遶境,每年農曆5月5日、6日清水祖師遶境期間仍是淡水最熱鬧的日子,一方面是地方居民祈求平安、延續清水祖師信仰的宗教活動,另一方面也成為展現地方特色、外來遊客共同參與的盛會。

相關文章

2023-11-08

北港及嘉義地區於清領末期就有傳承,較早見於北港迎媽祖大正15年路關,大正至昭和年間日日新赧,昭和4年畫家施玉山畫作,嘉義城隍廟駕前昭和11年台灣新報,台南大天后宮昭和11年[海靜波恬]匾等。台灣早年於雲嘉南地區最重要的一種舞獅表演方式,演出方式有別於其它地區單一隻獅子演出,常採用多隻獅、獅鬼、戟球等方式 演出,而套路分舊路及新路兩種,演出時如同小戲但演出者需踩踏丶四門丶五行、七星、八卦丶踏蓮花、四點金丶日月角、內外巡城、追星趕斗、大刀戲獅、單刀殺獅、祥獅踩旗、牌帶殺獅、武術隊練、牽團等... 。

2023-11-10

緣於清領時期,相傳當時大甲居民每隔12年便會前往福建湄州祖廟朝天閣進香,因規模不大、參與人數不多,且12年才舉行一次,並未引起注意。日治時期,臺海交通中斷,進香受阻,乃改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初期,參加人數約40人,其後隨著時序進展、政經發展與媒體效應,規模逐漸擴大,參與人員不再局限於大甲、大安、外埔和內埔(后里)的「大甲53庄」信眾,至1980年代人數已高達10餘萬人,成為全臺最知名的媽祖進香活動。其時,國內媒體大肆報導大甲媽祖前往北港「謁祖進香」或「大甲媽祖回娘家」之事,大甲鎮瀾宮認為此說易遭誤解為「大甲媽」是分靈自北港朝天宮,於是決議將「北港進香」改為「遶境進香」,將「刈火」改為「添火」,惟此舉卻引起雙方誤解。此時,新港奉天宮適時表明歡迎大甲媽祖到新港進香,加上1987年鎮瀾宮組團前往湄洲朝天閣迎回祖廟媽祖神像,隔年又前往港里天后祠迎回聖父母神像,於是自1988年起取消前往北港進香與刈火,轉往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

2023-11-02

吳宗炎(兆南)先生熟知並能正確體現相聲藝術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有代表性。他擁有傳習相聲藝術的能力和強烈意願,在文化脈絡下被認為是適當的保存者。相聲藝術起源於民間說唱曲藝,發展出獨特的聲音美學,並自民國38年政府遷臺後蓬勃發展,開創了舞台劇融合相聲藝術的獨特創作表演形式。然而,傳統相聲口語形式的傳承和發揚逐漸成為必要的任務。吳宗炎(兆南)先生長年推動相聲藝術,並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同時致力於藝術傳承工作,因此被認定為合適的保存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