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編織

宜蘭縣南澳鄉

纖維工藝─泰雅族傳統男子工藝

纖維工藝─泰雅族傳統男子工藝

宜蘭縣南澳鄉

傳統工藝、編織

纖維工藝─泰雅族傳統男子工藝

2023-09-18

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男女有別。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幾全由男性為之。

1.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

2.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

3.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一)韋清田先生: 1.依據文資法第59條登錄。 2.韋清田先生韋男奧泰雅族哈卡巴里斯社最後仍保存各項男子編織、木工技藝保存者,亟具保存及登錄價值。

(二)陳雙成先生: 1.依據文資法第59條登錄。 2.保存泰雅族傳統竹藤及纖維編織技藝,亟具保存及登錄價值。

(三)卓順來先生: 1.依據文資法第59條登錄。 2.保存泰雅族傳統竹藤及纖維編織技藝,亟具保存及登錄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1-01

洪耀輝先生曾多年參與古廟修復(例如:嘉義城隍廟、三峽長福巖等等)而承襲此中精髓,長年浸淫於斯,取精用宏,所作深具傳統木作雕刻的精緻之美,並藉由作品精湛的雕法技藝與豐富的傳統圖錄及創新的題材,所呈現出的意境、氣韻與氣勢,確具藝術性。

2023-11-01

李幸龍先生是本市陶瓷工藝領域的重要人物,他擁有豐富的陶藝創作經驗並且熱愛漆藝技術。他的作品獨具特色,融合了傳統陶藝與漆藝的精髓,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采。在傳統陶瓷的基礎上,李幸龍大膽嘗試新的表現方式,將漆藝的細膩和陶藝的堅韌相互融合,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不僅在器型上顯得厚重堅實,在表面的雕刻和漆面裝飾上也充滿了藝術的靈氣。他的技術多元,作品既有古典的優雅,又帶有現代的時尚感,展現了他卓越的藝術造詣。李幸龍的創作不僅贏得了眾多獎項,也在本地區域形成了獨特的陶藝風格,他的傳承工作更是為後人開闢了新的藝術之路。

2023-11-08

林水養十三歲離鄉背井,到台北跟隨陳樂觀師傅學習雕刻神佛像,20歲學成之後,輾轉於全台各地、南北奔波,用心學藝,闖出自己的名聲。26歲時南下高雄市創業,開設龍山佛具店。1989年創立高雄市雕刻工會,榮任創會理事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