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十二大地方慶節」之一,開鬼門、放水燈

基隆市安樂區

雞籠中元祭

雞籠中元祭

基隆市安樂區

「台灣十二大地方慶節」之一,開鬼門、放水燈

雞籠中元祭

2023-09-18

鷄籠中元祭起緣於咸豐元年(1851)8月之漳泉械鬥,雙方死傷眾多;挑釁報仇將發生的時候,漳泉地方人士出面調解,再次械鬥之衝突終於平息;取代以字姓輸值主普,超渡普施孤魂幽靈,以血緣代替地域觀念,以賽陣頭來代替打破頭的陋習;達成社會和諧,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行之百年歷史悠久。


鷄籠中元祭具有特殊歷史背景、文化價值及藝術價值,完整保存先民拓墾過程及文化內涵,並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與普及外邦的國際觀。





近年結合社區大學、海洋大學、青輔會。結合裝置藝術與創意陣頭,注人新活力,後續應結合藝文團隊辦理傳承,提升在地團體演出素質。

相關文章

2023-11-08

張碧英參與了2013年的「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滿州民謠—張日貴傳習計畫」第一期傳習計畫,並且具有傳統曲調項目、月琴彈唱、即興演奏和創作新詞的知識和技藝。她在訪查期間展現對民謠文化表現形式的深入理解,並且在傳習計畫結業後擔任教學助理,指導滿州鄉境各中小學的民謠社團和社區民謠班。她多次參加詩詞創作和演唱比賽,並在國內外多項音樂展演和交流活動中取得佳績,具有顯著的傳習能力和意願。

2023-10-12

清領初期,林姓六堂兄弟奉請「六房媽」自唐山渡海入臺,於雲林地區分房拓墾,並於清道光30年(1850)發展出「過爐」各房輪流奉祀模式,最初僅限林姓才能擔任爐主主辦每年的祭祀活動,除了祭祀權轉換之外,也有家族歲時聚餐的意義。

2023-11-06

莊萬枝,生於昭和11年(1936),馬公東衛人。民國38年(1949)曾隨舅舅學習拳頭功夫。 東衛於清朝時期武館盛行,自然發展出獅陣,涼傘技藝雖不像獅陣那樣熱鬧,卻需紮實武術基礎。涼傘為神物,不能隨意放置或不尊重,更不得作為武器使用。多數拳頭師拿起涼傘,從原本的遮蔽及開路用途衍化出特殊技藝,套路常為廟宇之有形元素、道士步或為拳頭步。涼傘套路皆無圖形,師傅僅動作示範,言語傳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