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推廣客家戲曲文化、客家大戲

​苗栗縣後龍鎮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苗栗縣後龍鎮

傳承推廣客家戲曲文化、客家大戲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2023-09-18

客家戲曲瀕臨失傳,但在苗栗地區客家戲曲以客家小戲為基礎發展並注入創新活水,從1910年代開始延續至今的「客家採茶戲」,深具苗栗地方特色和融入客家文化,因此具登錄為傳統藝術之價值。而保存客家採茶戲此項技藝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為目前保存此項傳統藝術並發揚光大之優秀劇團,因而具登錄為傳統藝術保存團體之價值。


「採茶戲」是源自大陸南方的劇種,清代流傳至臺灣,在桃、竹、苗、東勢一帶的客家地區盛演「三腳採茶」,清代至日治時期盛行「扛茶」、「拋茶」的表演,在臺北、臺南等都市也受到歡迎。之後,採茶藝人逐漸學習亂彈、四平、外江等大戲,形成「改良採茶」,演出內台戲。

內台戲沒落之後,採茶班改演外台戲、從事廣播採茶、賣藥、錄製採茶唱片等。目前,臺灣的採茶戲班分布在桃、竹、苗三縣,以演出酬神戲為主,也製播客家電視台的傳統客家戲曲節目,或者申請補助進行文化公演。


客家戲曲瀕臨失傳,但在苗栗地區客家戲曲以客家小戲為基礎發展並注入創新活水,從1910年代開始延續至今的「客家採茶戲」,深具苗栗地方特色和融入客家文化,因此具登錄為傳統藝術之價值。而保存客家採茶戲此項技藝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為目前保存此項傳統藝術並發揚光大之優秀劇團,因而具登錄為傳統藝術保存團體之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1-14

白杞寮玉山岩為竹崎地方五村十三庄信仰中心,主祀觀音佛祖;本項民俗自清領末期延續至今,至少百餘年歷史,遶境目的為讓觀音佛祖巡視十三庄轄區,同時迎請六大媽祖廟與半天巖紫雲寺觀音佛祖一同遶境;本項民俗至今保持爐主制度,遶境範圍全程21公里,包含山區與平地,路線豐富,形成鐵牛車拖行神轎等特殊風貌,於109年6月4日登錄嘉義縣民俗。

2023-11-06

朱丁順是一位熱愛恆春民謠的傳承者,他的音樂表演能夠真實地反映古昔常民生活,成為臺灣民歌中具有全國性特色的代表。恆春民謠在其中呈現地方色彩非常鮮明,是恆春半島特有的說唱藝術形式。然而,這種傳統的說唱藝術需要即興表演,因此傳承並不容易。儘管朱丁順已經年過八旬,但他的音質依然優美,表現卓越。他致力於保存和推廣恆春民謠,並且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領先地位。他的努力有助於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欣賞恆春半島特有的民間藝術。

2023-11-02

陳剩女士在歌仔戲小生藝術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詣,她的唱、念、身段以及對角色的理解都表現得非常細膩和獨到,展現出深厚的藝術見解和體會,可供後學學習借鑒。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