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無形文化資產開鬼門、無形文化資產

桃園市觀音區

客家八音─龍鳳頭系統

客家八音─龍鳳頭系統

桃園市觀音區

傳承無形文化資產開鬼門、無形文化資產

客家八音─龍鳳頭系統

2023-09-18

承襲龍潭龍鳳頭八音系統的謝旺龍先生,自 19 歲開始學習八音,歷經八音從喜慶拚場的熱鬧興盛,逐漸不再成為婚喪喜慶儀式的要角,其師徒制的傳承、口傳心授的指導模式也逐漸隨著文化沒落而消失。擅長嗩吶、二胡的謝旺龍先生,在其家族創立之觀音書院中,肩負著「傳承」的使命,帶領著一群孩子,從書法抄寫工尺譜、吹奏技巧逐步磨練,為客家八音扎下深遠的根,逐漸的成長茁壯。


謝旺龍從十九歲開始出門做八音,在民國四十五年時,因為當兵所以停了兩年。後來因為忙於農事,而且在民國六十二年到七十五年間,因為擔任保生村村長,所以較少出門。直到民國七十六年時,因為從村長職務卸任,再加上哥哥建議,所以又找來葉詩賞老師教授八音,教授一館,以便於溫習和重新熟悉技巧。


之後,便又開始做八音。 據謝旺龍表示,在光復前後,有錢人開張或作壽,都會請八音來演奏,常常一做就是一整個星期,而且有所謂的拼場,一方面是用以展現自己的才華,一方面也是為了增加工作機會,而主人便會從中選出技藝最佳者,任意點調,同時給予賞金。





而且以前還會看程度來決定工資,如果是學八成是三千二百元,如果是學六成,則是二千四百元,所以大家都會努力學習,以求精進。當時八音都是做喜事場,直到民國七十、七十一年左右,喪事才開始會請八音來做場。一般喜事場,嗩吶以吹×管較多,喪事場則多吹工管,因為較悲哀。現在除了廟會慶典活動和喪事,會出門做八音,謝旺龍也曾應台南文化局之邀,在一年一度的文化節表演八音。目前常合作的藝人有葉金生、葉倫汀、葉倫雄、林金鍾等。

相關文章

2023-10-13

大溪普濟堂原本鸞堂信仰中的扶鸞儀式約在昭和初年(1926)結束,普濟堂開始朝向公眾廟宇發展,並透過每年農曆6月24日的遶境儀式不斷擴張其影響力及信仰圈,成為大溪區及復興區重要的神明信仰,這項遶行範圍廣及兩個行政區域的神明遶庄儀式,更是全區每年最重要的宗教慶典活動。

2023-11-14

萬福宮主祀五府千歲,係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建廟,歷經數次重修:光緒七年(1881)、光緒十九年(1893)、大正五年(1916)、民國三十七年、五十一年、七十六年再度重建,成為今日所見堂皇廟宇,祭祀範圍為舊白砂崙庄,包括今福德里、萬福里和白雲里。 萬福宮傳統上有所謂「三年香、五年醮」的大型廟會祭典活動,香科(刈香)自1976年丙辰出巡大典以後即停止,直到2006年丙戌才又重現。二戰後迄今共舉行過八科王醮,分別在1960、1966、1974、1980、1985、1992、2002年、2020年,屬不定期醮典。

2023-11-14

據傳乾隆13年(西元1748年)十二月初六日,媽祖後裔孫林各,跨海東遷,拓殖斯土。恭請林祖姑天上聖母聖像隨身護佑,並由同宗林謁公請林祖姑天上聖母神像從溪尾仔上岸並奉祀於田中央庄內。光緒5年(西元1879年),被信士請走不還,經田中央三位宗親邀月眉厝、柑仔井、牛埔仔番社口之間宗親,六人組成迎回林祖姑婆小組;爾後更邀請:大竹圍、番社口、牛埔仔、外快官、市仔尾、祖廟仔、下篰仔、中街仔、過溝仔、西庄仔、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北門口、南門口(番社)、坑仔內、田中央一、田中央二、田中央三、中察、柑仔井、草屯月眉厝一、月眉厝二,共聯合廿四庄林氏宗親之力,得以物歸原主。 之後經多年演變為:「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暱稱 私媽祖會),由二十四庄林姓宗親於清代組成之神明會,所奉祀的媽祖原來屬於私媽祖,無固定會址,憑媽祖聖裁,輪流奉祀,至今已逾二百五十年。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