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走訪大龍峒

05/19(日) 姚其中老師的人文之旅 四十四坎/孔廟/保安宮,05/25(六) 李乾朗老師畫傳統建築 深入淺出「話」孔廟,05/27(一),林嘉澍走讀大龍峒 一步一步跟著古蹟仙的足跡

四月20李老師帶你畫房子

跟著建築大師李乾朗,一探建築的奧秘,用繪畫說古建築的故事!素園藏書特別專場,建築大師李乾朗成為林衡道以來最具權威的臺灣傳統建築研究者。李乾朗將畢生所學、所聞、所見,傾囊相授,歡迎帶著一顆愉悅的心情,跟著李乾朗老師來一段建築之旅,化身小小建築師。

【古地圖講大龍峒】

大龍峒,今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一帶,是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的臺北市舊聚落,也是台北的老城鎮。從過去的地圖來看大龍峒的發展與變遷,跟著高傅棋老師一起來遊覽過去的大龍峒!

吳伯台灣小故事×手工豆花體驗

03/14週四 15:00-16:00「台灣物產生態大觀-米與台灣」身為台灣人,不能沒吃過米飯吧!米與我們的日常息息相關,蓬萊米、在來米是怎麼來的呢?過去的稻米與現在有多大的區別呢?讓資深導遊吳運賜老師來告訴我們背後許多的小故事。03/27週三 15:00-16:00「以地名認識台灣-芝山岩篇」台灣這塊土地,從五千年前就有人居住,經歷了荷西時期、鄭成功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到了民國至今。許許多多的地名也跟著這些歷史流傳至今,就讓吳運賜老師帶領我們,用地名遊歷芝山岩吧!加購活動 16:00-16:30「花生舉人的故事:古早味島輝のDIY」大龍峒舉人豆花是同治甲子科舉人張書紳後人所傳承;讓我們跟著在地文創達人, 一同手作舉人豆花,一碗豆花看似樸實無華,不平凡地傳承前人辛勤養家的精神。

四月13、27跟著郭老師看廟趣

聽!郭喜斌說生龍活虎的宮廟!民間故事淵遠流長,世世代代口耳相傳,並在寺廟的裝飾藝術中擴散開來,你知道廟宇的裝飾故事嗎?跟著廟口說書人郭喜斌老師的眼與口,聽看曲折離奇的故事,欣賞工藝精彩表現,請聽忠孝節義的故事。

餘三館

永靖陳宅-餘三館縣定古蹟,名列臺灣十大古宅之一,為臺灣著名古宅第,創建於清同治11年(1872)。餘三館遠祖於清康熙末年,自廣東饒平縣可塘埔鄉大榕社渡臺,勤墾於十五莊圳灌溉區域,致富成當地望族。清末第十五世的陳有光,開始營造大宅,歷時七年半始完工。除外護龍近代曾修整外,主體部分仍為清領時期原貌,甚是難得。取名為「餘三館」,乃為紀念祖先「艱難創業,垂留後代,此後蔭澤世代子孫多福、多壽、多子孫」之涵義。

筱雲山莊​

筱雲山莊建於同治五年(1866年),呂炳南為奉養張太夫人,斥資建造。落成時,呂炳南聲望達於頂峰。炳南有三子汝玉、汝修與汝誠,俱中秀才,舉人吳子光稱許為「海東三鳳」。日治時期筱雲山莊又出了二位詩人為呂厚庵與呂蘊白,均為霧峰櫟社社員,當時臺灣淪日,他們更以鼓吹詩教,發揚漢族歷史文化不遺餘力。

永靖忠實第​

邱宅忠實第包含兩個院落,約有六分地,周圍本有雙層竹圍,但已砍除,第一個院落是有四條護龍的三合院,坐東向西,正身三間起,明間退凹數架,以暗示正門位置,及提供一個可短暫停留空間,稱「凹(添)壽面」。旁邊壁堵以橫豎木及八卦紅窗裝飾,饒富古味。明間是祖先廳,供奉渡臺祖邱華循以下暨河南堂邱姓歷代祖先牌位。神龕柱聯:「忠孝君親方盡兩般人事,實敬宗祖毋忘一本根源」;「追念一宗昭穆序排勿紊,遠思千載春秋祭祀有恒」;「追守忠精今聖訓,遠循寬厚舊家聲」。牌位堂號「河南堂」,左護龍廳題「錫壽堂」作為鸞堂使用,成立於昭和6年(1931),歷史悠久,邱傳庸自永靖鄉永南村醒化堂學乩籌設,乃輔天宮前身,右護龍正廳為多福堂。

Puljetji佳興部落手紋

排灣族每個部落皆有屬於自己的社會階序、部落組織系統 、分工職責,社會階序與職責常見於圖案識別系統上,而手紋就屬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手紋文化所代表的不僅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天命、生命)、社會觀(組織、儀禮)、價值觀 (生活、文化)、還有人生觀(照護、服從、分享),更是族人的辨識符號以及榮譽的象徵。佳興部落手紋文化以傳統領袖家族為中心,該部落手紋圖文呈現該部落社會階序倫理,展現傳統社會位階與職務脈絡。對排灣族人而言,為重具傳統性、文化性與典範性。

排灣族來義鄉手紋、身紋

手紋文化為排灣族傳統民俗,反映部落之家族 族源、身分、地位、階級,圖案的構成代表自己與祖 先的關係與身分認同,排灣族手紋的圖案包括河川、土地、蛇紋、太陽、人形等, 展現與土地的關聯性。排灣手紋是一種身分的符號與階級權利的象徵,以掛勾紋圖案為例,只有傳統領袖可使用 ,代表著傳統地主身分,反映排灣社會階級分明的階序倫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