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村13庄平安祈福遶境

嘉義縣竹崎鄉

白杞寮迎觀音請媽祖

白杞寮迎觀音請媽祖

嘉義縣竹崎鄉

5村13庄平安祈福遶境

白杞寮迎觀音請媽祖

2023-11-14

白杞寮玉山岩為竹崎地方五村十三庄信仰中心,主祀觀音佛祖;本項民俗自清領末期延續至今,至少百餘年歷史,遶境目的為讓觀音佛祖巡視十三庄轄區,同時迎請六大媽祖廟與半天巖紫雲寺觀音佛祖一同遶境;本項民俗至今保持爐主制度,遶境範圍全程21公里,包含山區與平地,路線豐富,形成鐵牛車拖行神轎等特殊風貌,於109年6月4日登錄嘉義縣民俗。

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緣自竹崎鄉五村十三庄觀音佛祖與媽祖信仰的民間自發性活動,行之多年,至今猶獲地方高度認同,民眾參與狀況良好。為客家山區聚落聯庄防禦的宗教信仰形式,遶境範圍包含山區與平地,創造鐵牛車拖行神轎等特殊行為,顯現區域歷史、自然與人文特色。清領末期延續至今,保留傳統遶境之精神,儀式表現形式維護良好。

相關文章

2023-11-08

鼓吹樂出現甚早,在〈中國音樂辭典〉一書中,認為鼓吹樂最初的使用,和漢代初年班壹所帶領的游獵隊伍,以及西北民族生活有關,歷代經典〈禮記〉、〈漢書〉、乃至宎代郭茂倩著〈樂府詩集〉等,亦有鼓吹樂始的紀錄。鼓吹樂除了用於國家儀式、宮廷音樂、樂府制度,也盛行於民間,孫敏〈中原鼓吹樂的歷史嬗變〉、薛藝兵〈民間欠打的樂種類型與人文背景〉、劉勇〈從文化學角度看中國婚喪禯儀中嗩吶音樂的生成背景〉與〈中國嗩吶音樂的文化審視〉等書中,多強調鼓吹樂與民間社會的關聯,廣泛運用於婚喪禮儀等生命禮俗,風格與體裁上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成多元發展。 在台灣,鼓吹樂包含鑼鼓及嗩吶,惟在閩南語並無使用嗩吶這一詞彙,直接稱嗩吶為「鼓吹」,或簡稱「吹」(下文即用鼓吹意指嗩吶),廣泛運用於廟會迎神、戲曲、道士科儀當中,是重要的民俗樂器。

2023-11-13

學甲慈濟宮主神保生大帝,係於明末由福建泉州府移民迎請,隨鄭成功部隊來台,而由學甲頭前寮將軍溪畔登岸。上白礁祭典根據考證,始於清領時期,學甲地區鄉民經常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由於保生大帝誕辰為農曆3月15日,故必須提前數日渡海,方能趕上神誕,所以乃訂為每年農曆3月11日。日治時期後由於台灣、中國民間往來受限,來往關卡不便,遂逐漸改於當年登陸之處舉行隔海謁祖祭典。上白礁祭典原非年年固定舉行,20世紀後半,才逐漸改為每年舉辦。 上白礁祭典原屬學甲地區的區級祭典,參與廟宇以學甲慈濟宮的交陪廟、分靈廟、學甲13庄的庄廟為主。1977年左右,台灣興起尋根熱潮,上白礁祭典乃受官方支持,標舉其「飲水思源」的精神,而逐步擴大祭典層次,1980年開始,升格為縣級祭典,祭典主任委員為台南縣縣長;1981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70週年,配合舉辦藝陣比賽與藝文展覽,由當時台灣省政府主席林洋港主祭;1984年由出身學甲的台南幫大老、前台北市長吳三連擔任主任委員;1989年起,名義上又改由行政院內政部部長擔任主任委員,然而歷年來實際主祭者仍由台南縣縣長擔任。 1990年以後,學甲慈濟宮多聘台南縣縣長或其代表人主祭,如縣政府無人前來,則由學甲慈濟宮主任委員擔任主祭者;其餘繞境行程與動線,皆依舊俗進行。

2023-11-13

梧棲浩天宮原為廣東人於清雍正元(1723)年創立之「媽祖會」,乾隆三(1738)年地方人士發起籌建,為大肚中堡居民五十三庄的信仰中心。聖母駕前進香團體尤受矚目,動員彰化大村及大肚中堡53庄居民,宮廟自發性出動陣頭,恭迎聖駕進香回鑾接香。 進香最初為全程徒步,日治時期曾改採徒步至沙鹿鎮,搭乘火車至嘉義後,再坐五分車抵達北港朝天宮。近年來因交通發達,加以為節省信眾時間,改以坐遊覽車或自行驅車前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