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唱歌仔戲他下台縫弓鞋

屏東縣屏東市

歌仔戲-陳文山

歌仔戲-陳文山

屏東縣屏東市

上台唱歌仔戲他下台縫弓鞋

歌仔戲-陳文山

2023-11-07

陳文山先生出生於1951年,他的藝術之路始於幼時觀看戲劇,並在3歲時被戲班夫人陳玉葉收養,踏入戲班生活。在成長過程中,他跟隨武戲先生「猴仔義」學戲,並於1967年至1969年間在多個歌仔戲劇團中演出,包括內臺班和外臺劇團。他曾在高雄的「成功電臺」和「鳳鳴電臺」短暫演出,但因認為電臺歌仔戲缺乏動作而離開。最終,他加入了「紫玉燕歌劇團」,並長期在該團中演出。

陳文山先生的特色在於他擅長演繹丑角中的「三花」和「網仔丑」,並且能夠反串飾演女性角色,表現出色。他還具有即興創作能力,能夠打油詩、唸歌,並進行竹板表演。此外,他年輕時對武打演出相當擅長,使他成為一位多才多藝的藝人,被譽為接近全能型的演員。他近年來也致力於歌仔戲的傳承工作,參與各種推廣活動,並在社區大學教授歌仔戲的技巧,為傳統表演藝術的保存與傳承做出重要貢獻。

陳文山先生是一位具有多年歌仔戲演出經驗的藝師,他參與了多項內外台形式演出,並且擁有廣泛的藝能,涵蓋客家大戲和恆春半島民謠等不同類型的演出。他的演出跨足多種風格,且深入研究,使他能夠正確體現不同類型的歌仔戲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具有代表性。他長期致力於在各地傳授歌仔戲基本功,並進行拋採茶與傳統內台歌仔戲經驗的傳承,具有良好的傳習能力與意願,是歌仔戲藝術傳承的重要人才。目前,他在南部歌仔戲界地位崇高,是該地區重要的歌仔戲藝師與傳承者,並且擁有豐富的演出經驗,符合在文化脈絡下成為傳統表演藝術登錄的適當人選。

相關文章

2023-10-13

馬祖居民的原鄉—福建福州語系地區,自古以來即有元宵節鬧花燈、擺暝、迎神、遶境等民俗活動,其熱鬧程度猶盛於春節,移民到了馬祖列島,原鄉的習俗自然也帶至新居地,平日大家忙於生計,春節、元宵節時正是農漁業的淡季,人們一方面可以獲得短暫的休息,另一方面也要有可供調劑的娛樂休閒活動,同時把敬神明的活動放在此時進行,在敬神明的活動中亦可以凝聚宗族、村長、信徒們的意識和增強團結的力量。

2023-11-14

目前下淡水溪兩岸,包括高雄大樹、高雄大寮、目前屏東市(大洲里含大洲、頭前溪、六塊厝)、屏東萬丹等地的輪流做大功祭典,十分積極,民間自我認同度高,且因當地祭祀民眾對於此一歷史脈絡仍然清楚,所以持續保持著自主性、自發性地參與祭典活動。搭壇為祭場-下淡水溪請水(迎請英靈)-慶公筵-送水(恭送英靈),顯著反映下淡水溪兩岸六庄頭族群或生活與文化之特色。表此俗為下淡水溪東西兩岸六庄頭之特色民俗,存在時間已有一段歷史,同一事件引發的跨縣市(屏東市、萬丹鄉、大樹鄉、高雄市大寮區)民俗,有地域性統合之特色。

2023-11-02

陳錫煌先生是操偶領域的優秀演師,他的操偶技藝細膩生動,圓熟典雅,是亦宛然一派的指標性演師。他保存了相當數量的劇目,並在技藝傳習、推廣以及國外演出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陳錫煌先生師承父親李天祿,從小就在戲班裡聽學操偶的手藝技法,他對布袋戲的知識、技藝、文化表現形式非常熟悉,並且具有傳習該項目的能力和強烈意願。在文化脈絡下,他被認為是適合被登錄的人選。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