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布袋戲界的魔術之手

新北市新莊區

布袋戲-許正宗

布袋戲-許正宗

新北市新莊區

人稱布袋戲界的魔術之手

布袋戲-許正宗

2023-11-02

許正宗先生是新莊老街小西園家族的傳承者,具有卓越的布袋戲演技。他承襲自父親許欽和叔叔許王的編演技藝,並繼承父親擔任新西園劇團的主演至今。許正宗的口白流暢、掌握技藝非常出色,結合多年舞台經驗與心得,不斷創新道具與武打招式,使傳統布袋戲呈現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新西園陽剛武戲獨特的風格,堪稱北部布袋戲的著名代表演師。

此外,許正宗先生自1980年代開始,就開始協助小西園的許王老師和亦宛然的陳錫煌老師,指導全台無數年輕藝術生,展現出他具備傳承能力和熱忱的一面。身為「新西園」演師,他精通「小西園」流派的優秀技藝,尤以家族傳統的劍俠劇目表演為特色。他擅長北部布袋戲的小偶武戲操演技藝風格,成為北部傳統布袋戲中不可或缺的媒合者和橋接者。


布袋戲自清代中葉傳入臺灣後,與時俱進地吸收、結合臺灣在地不同傳統戲曲之表現方式,而有籠底戲、古冊戲、劍俠戲、金光戲、廣播與電視布袋戲等多種表演類型,廣受民間喜愛。

相關文章

2023-11-03

本縣鹿港鎮為台灣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南管音樂重鎮「鹿港遏雲齋南管樂團」除了為台灣地區南管音樂團體中少數兼納絃館與品館傳統之重要團體外,本身亦為鹿港地區目前仍活絡之三大南管曲館之一, 加上仍有館先生駐館傳習,有一定活動力進行傳承推廣,館中保留珍貴手抄本等文物,殊為可貴,符合傳統藝術登錄基準,值得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 聚英社在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南管音樂的代表性團體。這支樂團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現了當地南音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其對於傳統南管音樂的貢獻,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被譽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得以延續並傳承南管音樂的精髓。

2023-11-02

保存者家學淵源,承其父兄志業,憑藉精湛之京劇胡琴技藝,為兩岸多位京劇名家操琴,實為兩岸少有之京胡表演人才,且具豐富京劇新編戲之編曲、編腔經驗,其藝術價值與成就久經肯定。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藝術性。 二、特殊性:保存者具備深厚傳統京劇戲曲音樂、琴藝基礎,能融合兩岸京劇戲曲音樂之特色,

2023-11-14

竹林山寺主祀「十八手觀音佛祖」(又稱蕃薯媽、十八股媽),係清乾隆三年(1738)隨著泉州晉江縣、南安縣、惠安縣等三邑移民,從安海龍山寺分靈抵臺創建艋舺龍山寺的觀音聖像之一,清嘉慶六年(1801)恭請至林口台地坪頂十八庄輪流奉祭。 昭和十三年(1938)4月興工創建「竹林山寺」,至昭和十四年(1939)2月竣工,昭和十五年(1940)農曆5月6日子時安座晉殿。後遇太平洋戰爭,全面停止了輪祀,到了戰後十八坪位才恢復輪值傳統。 民國三十八年(1949)輪值區域重新劃分為直屬坪位、巡迴坪位及正爐坪位,而後幾經合併更動,成為現今19坪位。早期信奉十八手觀音者以三邑人士為主,後因地緣及移民遷徙等因素,信仰逐漸擴及新北市與桃園市內安溪、漳州與客家移民,甚至戰後眷村外省新移民也擔任過爐主,呈現其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風貌,成為北臺灣重要觀音信仰之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