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傳統手藝

2023-11-01

林瑤農,擅長傳統坩堝窯爐的「徒手吹製」與「徒手熱塑」技法,具備窯爐製造設計、原料配置、後段加工等專業知識。師承自上海玻璃師傅及玻璃藝師蔡松平老師,融合傳統與西方技藝,創作作品展現個人風格,彰顯傳統技藝與創作思維的結合。

2023-11-01

1925年,廖啟明先生在新竹頂竹圍創立合成玻璃廠,開啟了竹塹玻璃產業的發展時代。1939年,日本人設立了台灣高級硝子工業株式會社。1954年,新竹玻璃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60年,公司設立了工藝部門,開始生產工藝玻璃。在1960到1980年間,空心玻璃、實心玻璃和拉絲玻璃等技術得以發展,尤其在聖誕燈製造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2023-11-01

「協大木器行」由李阿維先生於1962年創立,起源於台灣大溪。李阿維司精通木器製作,師承九叔公學習木工技藝,並於台北胡回邦家具工廠磨練技藝。在台北開設木器製作工廠後,於1959年回到大溪,創立「協大木器行」。他堅持傳統工藝,將木工、鑿花工、漆工等匠師的技藝結合,打造出完美的家具。店名「協大」象徵著匠師們合作協力,共同製作出高品質的木器。

2023-11-01

藍偉文先生是一位佛像雕刻的傑出藝術家,他的作品從雕刻初坯到描線、填彩,都展現了佛像傳統技藝的完整價值。他的佛像雕刻精美而具有神韻,不僅在傳統技法中保留著古老的美學,還巧妙地加入了個人風格,使作品更具獨特性。藍偉文先生不僅具備傳統藝術技藝,還具有創新能力,他能夠在製作傳統神像時,開創新意,技法精湛,這種創造性的融入使他的作品更具吸引力,也使得傳統佛像雕刻得以在他的手中焕發新生。

2023-11-01

林天生先生是傳統細木雕技法的傳承者,他的作品完美展現了細木雕的傳統技法,每一件作品都充滿藝術神韻。他擅長鑿花技術,表現非常細緻優美,尤其在花草、龍鳳、人物等主題的雕花上,他的雕工流暢細緻,展現了傳統藝術的卓越水準。他堅持傳統木雕本業的傳承,不僅保持著優秀的傳統雕刻技法,還以地域木作藝術的特性,緊密聯繫著大溪木雕的傳統文化。

2023-11-01

陳力維先生在傳統木雕工藝的技藝精湛,且活用於日常生活用品設計之中,具有新意,很難得的年輕一代傳人,值得登錄為桃園縣大溪傳統木工藝保存者,鼓勵並輔導其致力於傳承及保存工作。

2023-11-01

游禮海先生為大溪區木雕工藝指標性人物,其作品具備極高層次的傳統藝術價值,造型優雅、比例完美、雕刻細緻,與大溪地區傳統家具密切連結,值得登錄為桃園縣大溪傳統木工藝之保存摺,鼓勵並輔導其致力於傳承及保存工作。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1

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男女有別。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幾全由男性為之。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1

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男女有別。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幾全由男性為之。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1

纏花,是一門結合剪紙、編織和刺繡的傳統工藝技術,在台灣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雖然官方史料中對其起源並無詳細記載,但根據部分地方志、民俗研究和耆老口述,推斷出台灣最早在清代已經有纏花工藝的存在。這種技藝被視為一般的民間工藝,具有地域性特色。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