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匠心與文化的織布藝術

苗栗縣泰安鄉

泰雅染織-尤瑪.達陸

泰雅染織-尤瑪.達陸

苗栗縣泰安鄉

融匠心與文化的織布藝術

泰雅染織-尤瑪.達陸

2023-11-01

尤瑪‧達以其巧手與智慧,呈現出泰雅族傳統織布工藝的極致之美。她的作品不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泰雅族祖靈信仰與社會秩序具體實踐的象徵。使用苧麻為原料,搭配天然植物染料,尤瑪‧達陸藝師的織布作品展現了獨特的文化色彩,在染織藝術與藝術史上具有卓越的價值。

泰雅族的染織工藝被譽為原住民族群中最具特色的織布技藝之一。他們以苧麻為原料,運用天然植物染料,創造出獨特的織布圖紋,這些紋樣既具有文化性和傳統性,又充滿藝術性。技法的傳承是承載著族群特殊文化色彩的一部分,工序完整,並兼具創新。在夾織與挑織技法方面,他們的表現尤為優異。這些染織作品不僅代表著泰雅族傳統織布工藝的精湛,更象徵著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是祖靈信仰和社會秩序具體實踐的體現。在染織藝術和藝術史上,這些作品具有極高的價值。

泰雅族群分布廣泛,擁有眾多支系,其織藝技法和工序非常完整,包括平織、斜織、夾織和挑織等多樣技法,展現出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藝術價值。然而,這些珍貴的染織技藝正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幸運的是,有些人積極努力保存和傳承這些技藝,他們不僅將傳統工藝承續下來,還具備現代學術知識,廣泛研究和收集佚失的長老記憶,並探索國內外博物館的展藏資料。他們的努力不僅有助於重建泰雅染織技藝的工序和知識體系,也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領先地位,為這項瀕臨失傳的文化遺產續命。

相關文章

2023-11-09

劉蔡腰女士畢生致力於藺草編織,擁有超過80年的編織經驗,並且技藝純熟,能夠靈活編織各種圖案和文字,展現出極高的創意和技術水平。她不僅熟悉傳統的藺草編織技藝,還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並能夠傳承保存這一技術的形式。劉蔡腰女士的作品不僅受到文化觀光局的邀請辦展,還出版了作品專輯,為苑裡藺草編織的知識和文化表現形式提供了正確的體現。她的健康狀況良好,保持著傳統工藝藺草編織的傳習能力和高度意願。作為苑裡地區在地的資深藺草編織典範,她從7歲開始就在苑裡編織藺草作品,並持續不斷地傳承藺草編織技藝,為當地的文化傳統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3-11-10

1953年出生於鹿港的王肇鉌,父親為知名國寶級細木作大師王漢松(1923-2002),自1970年跟隨父親習得細木作家具製作至今,已累積57年的實務經驗,除了使用榫卯技法製作傳統木製家具,對於古董家具的修復保存更是不遺餘力。精湛的手藝以及嚴謹的創作態度,讓他的作品《祥雲昇龍奉桌組》在1998年獲得第一屆傳統工藝獎,其後更多次獲獎。2013年時更榮獲文化部認證為細木類傳統匠師。

2023-11-08

黃麗淑精研傳統漆藝,熟知漆藝各種技法,能結合不同媒材,使用不同材料的胎體,充分體現漆工藝之知識、技藝。除承傳傳統漆藝並展現獨特的藝術風貌外,並為臺灣及亞洲地區漆藝史、產業史、漆器和技術之重要研究者。黃麗淑與漆結緣近40個年頭,除承傳陳火慶藝師技藝,並多次赴日本、中國等地習藝,始終堅持以最傳統的工法做漆,不怕繁複工序亦不向工業化的大量生產低頭,堅持使用天然漆,並以無毒的松節油、樟腦油作為溶劑,讓漆藝保有最傳統與天然的手工藝。
返回頂端